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模糊数学模型在高温耐火棚板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综合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等级。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法,对某高温耐火棚板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运用模糊理论构建数学评估模型,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状况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结果  该企业工作场所包括3部分生产区域,分别是原料加工、产品制造、辅助生产,各生产区域最大隶属度数值分别为0.463、0.567和0.910,其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分别为Ⅲ(一般)、Ⅱ(良)和Ⅱ(良)。企业整体最大隶属度数值为0.549,整体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为Ⅱ(良)。
  结论  模糊数学模型能够应用于高温耐火棚板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等级的评估,为综合评价企业整体和部分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及临床处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61名,将其根据不同临床处理方式分为三组,第一组施行MTX肌肉+宫腔内注射治疗,共30位患者;第二组施行MTX肌肉+宫腔内注射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共31名患者.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成功率,治疗后恢复时间等指标的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治疗后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成功率及治疗后月经恢复时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方式治疗患者剖宫产后子宫妊娠部妊娠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不同方法的多项指标存在差异,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收集行VCF置入术的203例病人资料,其中21例在彩色超声引导下放置VCF(超声引导组),182例在DSA下放置VCF(DSA引导组),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滤器倾斜率、手术成功率及随访期间VCF相关并发症。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滤器倾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均低于DSA引导组(P < 0.05~P < 0.01)。术后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VCF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和DSA引导VCF置入均有很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对于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及搬动困难者更适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性化的杂交手术方式在复杂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7月-2018年9月26例复杂性多节段LE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5~88(66.4±10.8)岁。采用个性化腔内联合开放手术的杂交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及一期通畅率等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出院时:术后患肢ABI升至 0.89±0.14,明显高于手术前的0.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1,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523±56)m,明显长于手术前的(132±4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2,P<0.05)。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2.30%(24/26),患肢保肢率为100%(26/26),患者生存率100%(26/26);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6.92%(20/26),保肢率为92.30%(24/26),患者生存率为100%(26/26)。结论 对于累及多节段的复杂性LEASO,采用个性化的杂交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5.
一个半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本组有3例报告如下: [例1]女性74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视物不清4天人院.以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检查:BP30/15kPa,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眼水平运动完全消失,左眼内收不能而外展正常,外展时伴有限震。两眼球上下活动可,集合功能差,四肢无力以左侧为著,双侧Babinski征( ),腰穿压力0.67kPa,脑脊液化验正常,头颅CT为双侧基底节区脑梗塞。经治疗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对18例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患者采取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抽剥术+溃疡周围缝扎术治疗.其中2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返流,2例为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2例为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型),均先行予以手术处理.结果:手术均顺利,所有溃疡均在术后11~35d内愈合.术后随访2~6个月,溃疡无复发,浅静脉曲张及皮肤瘙痒消失.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抽剥术+溃疡周围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皮肤溃疡,疗效肯定,简单易行,易于推广,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发病情况及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外科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共收治22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上根据疾病缓急、病变部位及特点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股、腘动脉切开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股、腘动脉顺行置管溶栓术,病变段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取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行动脉旁路移植术,截肢术,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式手术等。 结果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共8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48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39例,经治疗有效79例(90.8%),无效8例(9.2%),截肢7例(8.0%),死亡1例(1.2%);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共1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5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36例,经治疗有效127例(90.1%),无效14例(9.9%),截肢12例(8.5%),死亡2例(1.4%)。 结论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若治疗不及时致残、致死率较高,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为了降低致残、致死率,应根据疾病缓急、病变部位及特点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综合考虑选择药物、腔内成形、开放手术或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唐文波  吕莹 《临床荟萃》1999,14(15):706-706
许多血清蛋白酶在疾病的急性期可起到一种“报警”的作用。急性期明显增高的蛋白酶包括α_1-糖蛋白及C-反应蛋白、α_1-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和血浆酮蓝蛋白等呈中等程度增加。而α_1-巨球蛋白则是一种非急性期蛋白质。这些血清蛋白质是一种抗炎症蛋白质,他们还有发挥免疫调节机制的功能。在组织损伤的时,这些急性期蛋白质浓度的变化,通过加强宿主抵抗微组织损伤和促进炎症病损的清除和恢复。这些急性阶段的反应可达到一种有益效果。在研究中,检测了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中的α_1-抗胰蛋白酶、α_1-糖蛋白、结合珠蛋白、α_1-巨球蛋白、转铁蛋白和血浆酮蓝蛋白,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CT静脉成像(CTV)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与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肝静脉下腔静脉CTV诊断为BCS的67例患者资料。结果:67例患者根据CTV成像分为8个类型;60例进行了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管造影,均证实为BCS。行介入治疗56例,成功53例,失败3例;11例未行介入治疗。59例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44个月不等,其中成功进行介入治疗中有51例进行了定期随访;14例进行了多次介入治疗,经过介入治疗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CTV成像能准确的对BCS做出诊断,通过对CTV进行分析评估,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在血管外科临床医学实习生教学中开展的作用。  方法  选取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6级临床本科生100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及PPT手术演示,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带教结束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 最后以不记名形式对2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课堂氛围、掌握理论情况、掌握技能情况进行评价。最终通过理论考核及调查问卷比较2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结果  试验组的考核成绩分别为(83.15±9.45)分和(84.36±7.2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考核成绩[(75.45±7.78)分和(73.38±6.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课堂氛围、掌握理论及技能情况进行打分及结果分析显示:试验组学生对调查内容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总之,试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法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模式的调查评价均为良好。  结论  在血管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联合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更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