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手术治疗的颅内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创伤性9例,感染性7例。结果出院时临床状况优良11例,轻残3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创伤性,术后发生脑梗死)。对12例行3个月。5年门诊随访,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颅内假性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特殊且较复杂的类型,其诊断和处理策略与一般动脉瘤不同。提高对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认识,以及有效应用神经外科技术,可以降低假性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全切除已成为可能,但面神经损伤仍是听神经瘤尤其是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彻底切除肿瘤而完整保留面神经甚至耳蜗神经功能是听神经瘤手术的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4.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探讨(附23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收治的23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196例行手术治疗。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将手术病人分为A组(Ⅰ~Ⅲ级)162例,B组(Ⅳ、Ⅴ级)34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SAH3d内手术)19例,延期手术组(SAH4~10d手术)82例,晚期手术组(SAH11d之后手术)95例。比较不同手术期别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术后1个月GOS评分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10.1%)因再出血丧失治疗机会。术中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组3例(15,8%),延期手术组8例(9.8%),晚期手术组6例(613%)。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手术组为15,8%,延期手术组为19,5%,晚期手术组为17,9%。脑积水发生率以晚期手术组最高(14,7%)。对术后1个月GOS评分Ridit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中均以早期手术组治疗效果最佳.延期手术次之.晚期手术最差。结论早期手术可规避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各个级别(包括Ⅳ、Ⅴ级)的SAH病人,均应根据治疗者的手术经验与技巧和所在医院的条件,及早诊断,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5.
医科大学生睡眠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睡眠自评量表“对700名医科大学生睡眠情况做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占6.5%,睡眠情况与年级,学生来源有显著性差异,而和性别无明显差异,也提示失眠在大学生中占了一定比较。  相似文献   
6.
重视鞍区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潮  周良学 《西部医学》2009,21(11):1835-1837
鞍区肿瘤种类较多,总体发病率较高,约占颅内肿瘤的30%,其中以垂体瘤和颅咽管瘤为主。其他少见的肿瘤包括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异位松果体肿瘤、Rathkes囊肿、脂肪瘤、转移瘤等。该区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但是,肿瘤由于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差异明显。但鞍区肿瘤总体较颅内其他部位良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不少患者术前神经系统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损害严重,术后这一病症多会加重,且术后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生活质量差。  相似文献   
7.
颅咽管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先天性表皮源性肿瘤,常位于鞍区,起源于颅咽管经过的路径。同时,在先天性肿瘤中.颅咽管瘤又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儿童鞍区肿瘤中,颅咽管瘤约占60%以上。虽然WHO认为该肿瘤组织学性质为良性.但其临床表现出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并发症多,容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时间。在过去的150多年来.众多学者对颅咽管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由于没有体外的研究载体,研究方法单一,主要集中在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栓塞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探讨显微外科切除颈静脉球瘤的策略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颈静脉球瘤患者资料,均术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然后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2~3天后行开颅手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或减轻;栓塞后行开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少、显露好,全切除肿瘤9例。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栓塞治疗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有重要作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颈静脉球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证实的颅内黑色素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并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结果 头部CT及MRI多可见瘤周有点状或条索状卫星灶.典型的黑色素瘤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该表现具有特异性.11例手术中,4例全切,6例近全切,1例多发性转移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多在3-12个月内死亡,最长不超过2年,平均生存期不到6个月.结论 颅内黑色素瘤发病率低,误诊率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及免疫疗法仅可使部分患者受益,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分析17例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疗效.结果 17例中13例位于幕上,幕下小脑半球3例,颈髓1例.其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GT和MRI无法明确诊断.手术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5例.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随访14例,均死于术后肿瘤复发,最短于术后1个月死亡,最长于术后14个月死亡,术后中位生存期6.5个月.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