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5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组(CHD组),HPD组患者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CHD组患者使用低通量F6透析器治疗,检测首次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K^ 、Na^ 、Cl^-、Ca^2 、P^3-、甲状旁腺素(PTH),以及透析前后血浆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和透析开始20min后透析废液中上述细胞因子含量,动态观察并记录患者主诉,动态检测透析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透析治疗1年后,复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①HPD组对PTH、P清除高于CHD组(P<0.05),透析1年后,HPD组血浆PTH、P水平明显低于CHD组(P<0.05)。②透析后即刻HPD组透析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CHD组(P<0.05);透析治疗1年后HPD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③透析后即刻,HPD组与CHD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均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透析1年后,HPD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较透析前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HPD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其机制与HP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透析清除、且对红细胞生成和成熟有抑制作用的蛋白类大中分子物质,主要是PTH、精胺、聚胺、细胞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维普数据库和谷歌学术搜索,收集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防治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个RCT共19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川芎嗪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3.01倍(OR=3.01,95%CI:2.35~3.86)。有5个RCT报道了川芎嗪组发生了不良事件,主要是腹胀、恶心、凝血时间延长等,12个RCT明确提及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6个RCT未报道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结论基于当前证据,川芎嗪具有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且严重不良反应少。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限制,上述结果尚待更多和更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基于DRGs的病案首页校验中的应用效果,为合理评价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院住院病例DRGs入组现状,查找主要影响因素,运用PDCA循环进行干预。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医院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出院病案首页信息上传率100%,病案首页质量得分≥98分,全院住院病例DRGs入组率明显提升。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基于DRGs的病案首页质量管理,可有效提升医疗工作效率,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清除巨噬细胞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归巢过程的影响。 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获得小鼠HSPC,使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e ester,CSFE)染色标记,采用氯膦酸二钠脂质体(clodronate liposomes,Clod)方法建立去除巨噬细胞的小鼠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SPC移植的归巢效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酶链式反应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去除巨噬细胞后骨髓微环境中CXCL12、SCF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分子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氯膦酸二钠脂质体作用后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小鼠骨髓中CD11b+F4/8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移植小鼠HSPC后,相较于对照组,去除巨噬细胞组小鼠HSPC归巢效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去除巨噬细胞组小鼠骨髓微环境中CXCL12、SC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VCAM1表达量无显著变化。 结论 去除巨噬细胞能够显著降低小鼠HSPC归巢效率,该作用可能与去除巨噬细胞后导致的骨髓微环境中CXCL12与SCF含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温敏型凝胶:是一种特殊的水凝胶,能根据一定温度从流动的液体(溶胶相)转变为非流动的水凝胶(凝胶相)。因其特性,在生物医学和制药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即药物输送、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等。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由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而成,其大分子链上同时具有亲水性的酰氨基和疏水性的异丙基,使线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及交联后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呈现温度敏感特性。 背景:温敏型凝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药物新剂型,因其具有缓释、控释、靶向给药等优势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目的:总结搜索文献中温敏型凝胶各种缓释机制,以及温敏型凝胶在临床上的应用疗效。 方法:在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中,以“温敏型凝胶,缓释,给药途径”为中文检索词,以“thermosensitive gel,sustained release,administration rout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温敏型凝胶缓释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章。结果与结论:①温敏型凝胶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能随环境温度改变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变,比其他剂型有更多的优势,能使药物在人体内发挥很好的缓释作用,降低药物毒性,防止药物外渗,并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②温敏型凝胶有着注射、口腔、耳内、鼻腔、眼内、皮肤等多种给药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各种凝胶材料都存在不同缺点,比如天然生物材料具有可塑性差、机械强度不足、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难以大量生产的缺点,人工合成材料往往亲水性还不够,而且温敏型凝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对组织器官的影响也尚在研究中。 ORCID: 0000-0002-9070-7602(陈泳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总甙与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绞股蓝总甙与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蛋白尿、肾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绞股蓝总甙治疗组32例,缬沙坦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绞股蓝总甙组给予绞股蓝总甙片60mg/次,3次/日;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次,1次/日。所有患者继续使用原降糖、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不再给予其它治疗。观察疗程24周。分别于第0、4、8、12、24周收集血尿标本,检测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和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果:治疗4周后,绞股蓝总甙组和缬沙坦组UAER即出现下降趋势,随治疗时间延长持续降低。治疗24周后,绞股蓝总甙组和缬沙坦组UAER、SCr、BUN、UA、尿TGF-β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绞股蓝总甙组血脂明显改善,CH、TG、LDL-C明显下降(P<0.01),HDL-C升高(P<0.01);而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有发展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股蓝总甙与缬沙坦在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均有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二者治疗效果相近,绞股蓝总甙还具有显著改善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楼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骁  张振秋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420-2422
目的: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重楼中总皂苷含量,确定最优显色方法。方法采用高氯酸反应使薯蓣皂苷元显色,对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于408nm波长处对重楼中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重楼总皂苷在3.74~26.1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2.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良好,适用于重楼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尿毒症患者P300的变化以及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P300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第25讲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杨骁100730北京协和医院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以下简称高渗昏迷)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如果误诊或治疗不当,死亡率可高达50%。高渗昏迷的特点为严重高血糖、脱水及血渗透压增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老年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效果比较,以观察透析疗效.方法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采用随机交叉方法,使30例患者均接受低温(35℃)及常温(37℃)透析,所用器材不变,透析次数、时间、血液流速不变.观察日监测患者Cr、BUN,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及各种不适.结果低温透析400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比常温透析发生少.结论低温透析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顺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