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宁市卫X项目运行1年情况,探讨南宁市结核病控制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南宁市卫X项目运行1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市卫X项目2003年运行1年,查痰率99.3%,涂阳率47.4%,涂阳新登记率38/10万,发现率43.5%,治愈率94.1%。95.6%项目病人得到了全程督导管理。结论南宁市卫X项目的运行是较满意的。以项目要求为技术政策,由市传染病院具体实施,市疾控中心对医院执行质量进行督导考核的结核病控制模式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结核(TB)双重感染病人(HIV/TB病人),在标化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同期HIV阴性的TB病人作对照,选择16个可能对发生药物性肝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观察条件的HIV/TB病人共369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22.8%(84例);HIV阴性的TB共350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13.1%(4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01)。HIV/TB组治疗失败47例,其中与药物性肝炎相关占63.8%。单因素分析HIV/TB病人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为女性、体质量减少、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既往有肝损伤病史、血清蛋白降低、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途径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减少、既往有肝损伤病史、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结论HIV/TB病人抗结核治疗易出现药物性肝炎,对预后影响大;HIV感染后体质下降和免疫异常是导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来自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治疗门诊和感染科住院部就诊和住院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纯感染者、TB单纯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4名被调查对象中,AIDS单纯感染者83人(47.7%),TB单纯感染者56人(32.2%),HIV/TB双重感染者35人(20.1%);与HIV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了解TB免费治疗政策(OR =2.85,95% CI:1.03~7.85)、接受过有关预防AIDS宣教咨询等服务(OR =0.17,95% CI:0.06~0.49);与TB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现居住地在钦州百色或其他地区(OR =3.44,95% CI:1.26~9.42)、仅通过医生、医院咨询服务了解AIDS(OR=3.68,95% CI:1.28 ~ 10.56).结论 应加强社会对AIDS和TB的宣教工作和血液的管理,注意把两种疾病联合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出现高乳酸血症的发生时间,以便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方法选取1 000例行HAART治疗的AIDS患者,从HAART治疗的基线开始,每3个月采用酶电极法测定1次患者的血乳酸水平,统计发生高乳酸血症患者的例数,并记录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时HAART治疗的持续时间。结果 239例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HAART治疗的持续时间为(46.77±14.67)个月。结论 AIDS患者行HAART治疗的1~3年应对血乳酸水平进行严密监测,以便早期发现高乳酸血症,尽早调整用药方案,降低高乳酸血症所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肝十二指肠韧带结核是一种少见的腹腔内脏器结核,尤其不伴有其它部位结核的更为罕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再生、分化的重要场所,淋巴结(lymph nodes,LNs)作为外周免疫器官,其正常结构对于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和免疫细胞的生存、发育、增生是非常重要的。近来,国外有研究发现胶原纤维在淋巴组织中T细胞区域(T cell zone,TZ)的沉积可能是导致HIV感染者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CD4~+T细胞减少的又一重要机制。该文拟根据近年研究进展,阐述LNs正常组织结构对CD4~+T细胞存活、发育和运输的影响及其结构改变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病机制的关系,以期对目前AIDS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耐利福平(RFP)检测基因芯片在结核病诊断及其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结核杆菌耐RFP芯片对35株RFP耐药的临床分离菌株,102例肺结核患者、27例非结核病的其他患者的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及其RFP耐药性进行了检测,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痰涂片、细菌培养及结核杆菌标准化药敏试验结果比较。结果结核杆菌耐RFP检测芯片检测35株耐药株,有33株判定为RFP耐药株,与传统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94.29%。对27份其他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结核杆菌检测,特异性为92.59%。对102份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杆菌进行检测,痰涂片法阳性率35.29%(36/102),细菌培养法阳性率28.43%(29/102),基因芯片法阳性率77.45%(79/102)。传统的药敏试验报告102份痰标本仅29份培养出结核分支杆菌,其中8份RFP耐药株,而基因芯片法检测102份痰标本中发现20份耐RFP结核杆菌。主要基因突变位点为531、526和516。结论 采用结核杆菌耐RFP检测芯片检测结核杆菌及RFP耐药性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AIDS合并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符合AIDS合并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病原学资料和疾病转归等.结果 AIDS合并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总体阳性率低,其中真菌检测阳性率高,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混合感染多见.结论 AIDS合并重症肺炎病死率高,病原菌混合感染多见.早期联合用药,努力完善病原学检测,加强营养支持及采取有效的通气策略,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0岁。因“反复发热10余天,HIV抗体初筛阳性3 d”于2009年6月12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出现持续高热,体温最高40℃,伴畏寒、盗汗。于当地医院治疗无明显好转,3 d前查HIV抗体初筛阳性,拟诊为AIDS收住院。体质量下降约5 kg,5 a前有冶游史。入院查体:T38.6℃,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入院检查:血常规:PLT61×10^9/L,Hb119.6 g/L,RBC 4.13×10^9/L,WBC 2.2×10^9/L,肝功能:AST423.04 U/L,ALT245.1 U/L,AST/ALT1.73,GGT502.4U/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35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 CD4细胞大于200个/μL,123例患者CD4细胞小于或等于200个/μL;75例患者血清弓形虫IgM抗体阳性;108例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03例患者蛋白上升,30例患者氯化物下降,22例患者葡萄糖下降,20例患者白细胞上升,18例患者压力升高;75例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140个病灶。60例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180个病灶。患者病灶主要在大脑半球,其次为小脑与脑干。给予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进行抗弓形虫的治疗,其中110例患者好转出院,25例患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以CD4细胞小于或等于200个/μL者居多;血清弓形虫IgM抗体阴性也可出现弓形虫脑病;检查脑脊液不具有特异性;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更准确的发现病灶;临床给予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进行抗弓形虫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