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刘远恒  侯惠珍 《疾病监测》1999,14(8):291-292
作者对新疆48年(1951~1998)细菌性痢疾常规疫情(5万余发病数据)和痢疾菌(16722株)监测资料以及两者之间变迁关系做了综合分析,并着重对70年代~90年代波及全疆的痢疾大流行的规律特点、流行原因及流行菌型的分子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年份(1951~1976,1986~1998,共39年)新疆痢疾菌群以福氏菌(B群)占优势(70~90%),A、C、D群比例较低,志贺Ⅰ型(A1)占比重更小(0~3%),全区菌痢发病率在50010万以下波动,呈散发流行。其中9年(1977~1…  相似文献   
3.
<正> 有关军团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国内已有一些报道,但在西藏地区尚未见涉及。1989年我们有幸收集到同年7月在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楚鲁杰乡采集的藏族农牧民血清37人份,对其进行了嗜肺军团菌1~10型(L.pneumophila,Lp1~10)、米克达德军团菌(L.micdadei,Lm)和杜莫夫军团菌(L.dumoffii,Ld)共3种12型军团菌感染的抗体测定,现简要报道如下。 抗体测定采用微量凝集法(MAT)。抗原由南京铁道医学院供给,滴度≥1:16者为阳性,≥1:32者判为感染。在37人血清中,嗜肺军团菌以LP6型抗体阳  相似文献   
4.
5.
1989年2月我们从1例肺炎病人痰标本分离出1株嗜肺军团菌。现简要报道如下。病人男性,32岁,病理科医生。因发冷、发热、咳嗽、头痛和胸痛入院。体温在38~39.8℃。P、R和Bp正常,血液白细胞1.9×10~9/L。胸片显示双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位点酶电泳(MEE)法对新疆近11年分离的154株伤寒沙门氏菌进行部分多位点酶基因型分类和群体遗传学研究。共测定分析7种代谢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菌株共分为69个电泳型(ET),分属10个克隆系(CLa~CLj),其中30株爆发菌株分属21个ETs,3个CL(CLe、f和j),以ET17、20、21、24、26和27为主,占61.30%,CLf为优势克隆系,菌株占95.00%;74株散发菌株  相似文献   
7.
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后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月12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门诊在实施常规免疫接种时,一婴儿在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DPT)第1针后35个小时突然死亡。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DPT的来源、保存与使用 DPT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971221,失效日期为1999年5...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 (乌市 )腹泻患者及家畜家禽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岛 (HPI)的携带情况和腹泻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我们于 1997年 6~ 10月对乌市 5 10名腹泻病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主要腹泻病原分析。1.材料与方法 :收集乌市有代表性的四家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并采集我市各类家畜家禽新鲜粪便标本。EHECO15 7∶H7PCR诊断试剂盒 ,ESIEC诊断血清购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细菌的分离鉴定按常规方法进行。对初步鉴定为EHECO15 7∶H7的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其溶血素和志贺样毒…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复习过去31年(1953~1983)细菌性痢疾疫情和细菌学结果的基础上,着重对近7年波及全疆的菌痢大流行进行了概略分析。流行开始于1977年,1980年达最高峰,全疆发病率为2305/10万,部分地区高达5000/10万以上。流行主要由志贺氏1型菌引起,似有自南向北蔓延的趋势。并具有发病强度南疆高北疆低及更为明显的夏季流行高峰等特点,同时对这些特点和有关因素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出血热140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疆出血热140例资料做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在1965年发现前已有流行,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其流行范围为塔里木河流域的巴楚、伽师、麦盖提、柯坪和库车等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二、三师所属团(场);流行形式主要为散发,偶有小型局部暴发;潜伏期3~7天,病死率较高(33.6%)。主要感染因素为进入牧场、硬蜱叮咬和接触出血热病人。还展示了本病在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和民族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意义和应用价值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