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障碍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胃切除术是普通外科常用术式。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改进,手术病死率和近期并发症显著降低,病人术后生存期延长。这时,营养障碍作为一个影响全胃切除病人术后尤其是远期生活质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以来,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结肠、分期重建直肠及肛门功能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症20例。手术方式有四种类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手术都同时行回肠造瘘,两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9.7个月,已完成两期手术的16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这种术式既完全切除了病变肠段,又保留了肛门控制排便的功能,保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但尚存在的问题是夜间污粪。3例作了回肠造袋的患者污粪现象较轻,回肠储存袋的作用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NK细胞是肿瘤免疫监视的第一道防线,搞清肿瘤病人NK细胞活性下降的机理是提高肿瘤病人NK细胞功能的前提,也是肿瘤免疫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我们抽取9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病人的外周血,发现其血清和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具有抑制NK细胞功能的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弱与孵化正常NK细胞的时间相关。对照组用正常同种异体血清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孵化,不呈现抑制作用。本实验提示血清中的抑制物质来源于白血病细胞,其抑制环节是在效靶作用之前预先作用于NK细胞。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多聚酶链反应(PCR)管中同时扩增两条靶序列,一条是c-erbB2癌基因中的一个长98bp的片段,另一条是单拷贝的内对照序列。通过定量分析PCR的产物来判断c-erbB2癌基因是否扩增。此方法快速、简便、敏感,无核素污染。我们检测了19例原发性乳腺癌手术标本,发现4例有c-erbB2癌基因的扩增。这4例患者肿瘤发展较快,短时间内呈进行性肿大,提示肿瘤细胞分裂旺盛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自1981年1月以来,行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2例,手术死亡率为6.9%。随访1~8年的生存率为85.7%,食管静脉曲张减轻或消失者为90%,未发现肝性脑病症状。远期死亡9例(14.3%),再出血4例(6.3%)。资料表明,这种手术既阻断了胃外又阻断了胃壁内的门-奇静脉交通血流,止血效果肯定而持久。由于未降低门静脉压力,故有利于维持肝脏的血流灌注。肝功能状况是决定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文章提出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肿瘤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 ,在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分子生物学事件的复杂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 ,可以对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上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因而有希望发现控制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诸多蛋白质和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7.
胃肠肿瘤骨髓微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肠肿瘤骨髓微转移是肿瘤早期远处转移的直接证据,对于预测复发、指导辅助治疗以及研究转移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胃肠肿瘤骨髓微转移的检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血管瘤罕见,我科于1996年10月收治1例成人肠系膜动脉瘤,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以腹痛、腹泻、黑便10天伴腹胀、头昏以腹痛待查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前10天出现腹痛,开始以脐右侧为主,渐扩展至全腹。腹胀亦呈进行性加重,伴头昏。体检:BPIZ/skPa,P120次/分,呈贫血貌,血色素539/L,心肺(-),腹部膨隆,腹肌稍紧张,轻度压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法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细针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DSA)检查,提示结肠中动脉右支畸形破裂出血,同时发现肠系膜下动脉有多个囊性扩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鼻、吻合口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贲门癌术后胸腔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介入下经X线引导,将胃管经鼻通过吻合口的瘘口置入脓腔内,接负压持续吸引,同期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结果:运用此方法可以缩短患者愈合时间,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早期应用经鼻、吻合口负压吸引治疗贲门癌术后胸腔瘘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չ��θ������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福坤教授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 5年存活率可达 90 % ,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都不主张进行手术前后辅助化疗。对于晚期 (Ⅳ )胃癌外科手术往往只是作为一种姑息性的治疗手段 ,无疑应给予手术前后的辅助化疗 ,但就目前的治疗水平 ,5年生存率仍较差。如何提高Ⅱ~Ⅲ期胃癌的生存率 ,除了根治切除的手术方法必须规范化外 (D2 和D3 手术 ) ,手术前后的辅助化疗也是一重要措施。手术前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新辅助治疗方法 ,疗效满意 ,并发症少 ,已成为临床常规的治疗措施。1 胃的血管供给与介入化疗的血管选择腹部肿瘤的经皮介入化疗需要两个基本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