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重要的病理变化,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活瓣置入肺减容术治疗慢阻肺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能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我科对1例慢阻肺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予以单向活瓣肺减容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10余年,加重6个月"于2013年5月20日收入我科。患者吸烟30余年,2包/d,戒烟3年余,  相似文献   
2.
目的 ①分析周围型肺癌的气道内超声图像特点;②筛选出周围型肺癌的气道内超声诊断指标,建立肺外周病变恶性概率估算模型,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10月30日,150例患者入选试验.分析135例气道内超声检查清晰显示病灶图象,明确患者病变病理结果,记录、分析超声图像内部结构特征,观察特征包括:①病灶外形;②病灶边缘连续与否;③病灶边界清晰与否;④病灶内部回声强弱;⑤病变内部回声同质或异质;⑥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⑦同心圆有无;⑧病灶内血管影;⑨病灶内不规则无回声区.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灶外形、病灶边界清晰与否、病变内部回声同质或异质、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同心圆有无、病灶内不规则无回声区6种特征在周围型肺癌良恶性鉴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经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5个超声特征纳入回归方程,恶性概率预测模型P=1/[l+e-(1.272+1.271病灶彤状+1.452边界+1.645异质回声1687支气管充气征+1.899无回声区)]其中,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同声异质、支气管充气征、不规则无回声区存在者记为1,否则为0;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正确度为86.3%.结论 ①气道内超声在肺周围型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无刨、价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②多变量联合应用,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能提高肺周围型病灶的恶性概率辨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经支气管针吸活检(Conventionaltransbronchialneedleaspiration,ConventionalTBNA)与径向气道内超声探头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Radialprobeendobronchialultrasoundguidedtransbronchialneedleaspiration,RPEBUS—TBNA)诊断纵隔肺门淋巴结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60例患者共65枚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随机分入传统TBNA(n=30)或RPEBUS—TBNA组(n=32),再按淋巴结是否位于隆突下分为两组,一组为隆突下淋巴结,二组为非隆突下淋巴结。分别于CT阅片后进行传统TBNA及径向气道内超声探头扫描后进行TBNA。观察比较两组在阳性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总阳性率传统TBNA为36.4%(12/33),RPEBUS—TBNA为71.9%(23/32),辟0.004。一组(隆突下淋巴结),传统TBNA阳性率为72.7%(8/11),RPEBUS—TBNA组为76.9(10/13),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仕0.813)在二组(非隆突下淋巴结),传统TBNA阳性率为33.3%(4/14),RPEBUS—TBNA组为76.5%(13/17),P=0.007。并发症包括少量出血、咳嗽、一过性低氧血症,均为自限性。结论RPEBUS—TBNA可以较传统TBNA提高诊断效率,尤其在非隆突下淋巴结,而且微创、性价比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道内超声(EBUS)在检测气道壁厚度及分层结构时,超声主机不同参数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4月1日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室予EBUS检测气道壁结构的6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1.2±13.7)岁.在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选择左、右主支气管作为目标支气管进行EBUS检测.在超声主机分别设置两组不同参数,一组参数设置为超声主机的默认值(各参数的中位值),一组设置为我科在检查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值.对比在设置2套不同参数时,分别可获得清晰图像的数值.结果 默认参数组获得清晰图像的总阳性率为14.6%,经验参数组获得清晰图像的总阳性率为96.5%.结论 本研究总结出一组EBUS检测气道壁结构的参数设置:调节增益至15~17,对比度4~6,显示范围为3~4 cm,配合其他操作要点即可获得清晰的气管壁分层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道内超声(EBU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重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COPD患者,22例健康对照,选择右中叶为目标气道.经电子支气管镜工作通道插入超声探头,并在其引导下到达目标支气管.结果 COPD患者右中叶管壁厚度、管壁面积以及黏膜层、黏膜下层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两组软骨层的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COPD患者右中叶存在气道壁增厚,管壁面积增大.气道重构主要发生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EBUS可以成为研究COPD患者气道重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测量正常气管壁超声图像的厚度和分层厚度,明确气管壁各层超声图像所对应的组织学基础.[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肺叶切除术的21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5±10)岁,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气管壁病变,选取目标支气管行气道内超声(EBUS)和冰冻病理检查,测量超声和病理图像管壁厚度和各分层厚度,通过Bland-Altman法进行测量一致性分析.[结果]正常气管壁超声图像显示为5层(L1~5),L1、L3及L5为强回声,L2和L4为低回声.EBUS图像测量的管壁总厚度(1.877mm)与组织学测量的总厚度相近(1.745mm),二者测量一致性较好;其中L1层厚为0.275mm,大于黏膜层(0.164mm);L2厚度为0.100mm,小于黏膜下层(0.202mm);L3+L4层厚为0.375mm,与黏膜层+黏膜下层一致(0.366mm).L1与L2单独与对应组织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不佳,但L1+L2与对应组织学指标的一致性较好.L3层厚为0.241mm,大于软骨内膜层(0.075mm);L4层厚为0.655mm,小于软骨层(0.811mm);L3+L4层厚为0.895mm,与软骨内膜+软骨层一致(0.887mm).L5层厚为0.533mm,与软骨外膜及软骨外结缔组织厚度一致(0.491mm).L3与L4单独与对应组织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不佳,但L5、L3+L4及L3+L4+L5与对应组织学指标的一致性较好.[结论]EBUS下可见气管壁图像显示为5层,其中L1包含黏膜层和部分黏膜下层,L2为剩余部分黏膜下层,L3对应软骨内膜和部分软骨层,L4层为剩余部分软骨层,L5对应软骨外膜及软骨外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人员活动和空气净化器对支气管镜室空气微生物及颗粒物的影响。方法依照支气管镜室有无人员活动和空气净化器,将实验分成四组:动态无净化组、动态净化组、静态无净化组、静态净化组,在五个不同时间点(0、0.5、1、2、4 h)对室内空气进行采样和分析,用浮游菌法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培养、计数,用DT-9881M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测颗粒物浓度,统计方法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动态无净化组的细菌、真菌、总微生物(细菌+真菌)、PM_(2.5)和PM_(2.5~10.0)菌落数/浓度分别为(113.53±7.78)CFU/m~3、(89.67±7.17)CFU/m~3、(203.20±10.92)CFU/m~3、(86 557.20±4 158.29)个/m~3和(659.69±38.91)个/m~3,静态无净化组分别为(84.33±3.65)CFU/m~3、(65.00±2.65)CFU/m~3、(149.33±4.98)CFU/m~3、(45 812.64±1 279.61)个/m~3和(189.15±4.64)个/m~3,动态净化组分别为(84.80±8.08)CFU/m~3、(90.40±5.50)CFU/m~3、(175.20±9.22)CFU/m~3、(49 336.38±2 039.16)个/m~3和(218.36±7.02)个/m~3,静态净化组分别为(67.80±5.63)CFU/m~3、(38.27±3.70)CFU/m~3、(106.07±6.76)CFU/m~3、(29 772.53±2 212.93)个/m~3和(124.80±7.16)个/m~3,细菌、总微生物、PM_(2.5)、PM_(2.5~10.0)菌落数/浓度动态组高于静态组,无净化组高于净化组(均P0.05),真菌菌落数动态无净化组高于静态无净化组,静态净化组低于静态无净化组(均P0.05),动态净化组与无净化组间无明显差异(P=0.936)。结论人员活动增加支管镜室空气微生物和颗粒物的菌落数/浓度,空气净化器能降低支气管镜室空气中的细菌、总微生物和颗粒物的菌落数/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DHPLC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p53突变及其作为分子诊断标记的可行性.方法:DHPLC分析46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33例肺癌,13例对照)p53基因Exon5~9突变.结果:肺癌组p53突变检出率36.36%(15/33),对照组未检出一例,两组p53突变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p53突变作为肺癌诊断分子标记,灵敏度36.36%(12/33),特异度100%(13/13).结论:DHPLC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p53基因热点突变可以作为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分子标记,但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检测单一基因突变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