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URL结合微创PCNL治疗严重输尿管石街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结合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PCNL)治疗严重输尿管石街的经验。方法:对45列严重输尿管石街(平均长14.3cm)采用输尿管镜下用气压弹道碎石器将结石上推到肾盂后再结合mini-PCNL顺行取石。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取尽输尿管内结石,且无输尿管穿孔,狭窄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URL结合微创PCNL治疗严重输尿管石街,不仅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输尿管损伤的风险性,也可同时处理肾内结石,是一较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属支架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的中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金属支架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的中期疗效。方法1995年10月至1998年12月,采用金属支架永久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患者13例,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闭锁8例,肾下盏输尿管吻合口闭锁3例,输尿管上段闭锁和输尿管膀膀吻合口闭锁各1例。闭锁长度1.0~3.6cm。采用影像学方法定期随访,必要时行输尿管镜检查。结果13例术后随访1~9年,平均92个月。输尿管引流通畅6例,需辅助停留输尿管内支架管、换管时见支架处上皮覆盖完全3例,因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而行肾切除2例,因肾积脓感染无法控制而取出金属支架2例。3例患者分别于置管后4、6、6个月发现支架内肉芽组织生长,用钬激光汽化肉芽组织。其中1例4个月后又出现肉芽组织生长,再用钬激光汽化后长期留置双J管。2例患者于置管术后28、32个月并发支架近端结石,分别用微创经皮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出。结论金属支架植入治疗上尿路闭锁安全、有效,中期结果满意,其对上尿路动力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背景: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是肾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传统上需采用开放手术修复,但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已使内镜技术成为临床处理这类并发症的另一选择。目的:回顾性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处理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02/2010-10对23例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患者采用腔内技术治疗。术中采用气囊扩张或腔内切开梗阻后,留置两条双J管4~6周。术后定期随诊,行B超、肾图和肾功能检查。结果与结论:4例患者采用气囊扩张,19例采用腔内切开。术中均成功将梗阻段扩张或切开,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08个月,14例输尿管引流通畅,肾功能稳定;9例梗阻复发,其中2例采用长期输尿管换管,1例永久肾造瘘,6例患者改开放手术治疗(4例成功,2例失败后采用长期输尿管换管)。提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处理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梗阻安全、有效,但首次内切开失败后再次腔内治疗的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术后留置内支架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本院本科室输尿管镜术后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的60例患者的疼痛资料,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直接量化疼痛程度,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对策。结果:输尿管镜术后留置内支架患者多有尿痛以及下腹部疼痛,VAS疼痛评分为3.73±1.90,经护理指导患者均能平稳渡过手术恢复期。结论:输尿管镜术后疼痛多与置管相关,应在术前术后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及相应护理指导.同时协助医生进行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1年2月-2006年4月,13例学龄前儿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儿接受不同方式输尿管镜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儿中,1例输尿管末端结石患儿逆行入镜及置入导丝失败改开放手术,2例行Ⅰ期6.5/8.5Fr输尿管半硬镜下钬激光碎石,2例行Ⅰ期硬性扩张后8/9.8Fr输尿管硬镜取石,1例行Ⅰ期气囊扩张后8/9.8Fr输尿管硬镜下取石,7例Ⅰ期输尿管置管被动扩张1~3周后,Ⅱ期8/9.8Fr输尿管硬镜下取石。12例息儿共接受19次输尿管镜术,结石全部取出,无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4例(1例I期硬性扩张,3例置管被动扩张)患儿接受排尿性膀胱造影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5例(2例Ⅰ期6.5/8.5Fr输尿管半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3例Ⅰ期置管被动扩张)行静脉肾盂造影未见输尿管开口狭窄及肾积水。结论 输尿管镜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直接明了,安全有效,作为ESWL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30例结肠巨大带蒂腺瘤样息肉的内镜下氩气刀加钛夹切除结果的回顾性分析,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0月对3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发现结肠巨大带蒂腺瘤样息肉病变予内镜下氩气刀加钛夹切除。结果30例患者均经过1次内镜下氩气刀加钛夹切除治疗后,息肉均消失,无一例肠出血、肠穿孔及肠梗阻发生。结论内镜下氩气刀加钛夹对于巨大带蒂息肉样病变切除效果满意,并发症低,费用低,安全性高,适和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7.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有症状肾盏憩室结石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2月,2006年4月12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接受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C臂X光辅助下穿刺肾盏憩室建立16F皮肾通道后。8.0/9.8F输尿管硬镜下碎石取石。术中视具体情况,采取电凝憩室囊壁或扩张憩室盏颈。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穿刺失败改开放手术,11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穿刺憩室结石顺利取石。平均手术时间为72min。平均住院天数为10d。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40mL。1例患者术后输血200mL,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2年中10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2例缓解。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可以选择性作为治疗有症状肾盏憩室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经肾中盏径路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下盏多发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NL)中采用经肾中盏径路处理肾下盏多发结石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至2007年1月,采用经肾中盏径路MPNL 治疗肾下盏多发结石患者17例,结石平均表面积244 mm2(126~683 mm2).结果:17例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平均手术时间85 min(45~125 min),平均住院时间9 d(7~15 d).一期结石清除率88%(15/17),2例患者术后残留结石直径<4 mm未处理.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肾中盏径路MPNL治疗肾下盏多发结石安全、有效,结石取净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水平。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106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狭窄镜体扩张、气囊扩张和内切开并碎石和取石等治疗,回顾性总结处理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住院时间1~7d。出院前结石清除率50.9%(54/106)。拔除内支架管后1个月,随访率74.5%(79/106)。结石清除率82.3%(65/79)。B超复查肾积水加重11.4%(9/79),利尿肾图显示输尿管机械性梗阻8.9%(7/79)。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介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体外神经元表达的情况,及其对高糖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大鼠IGFI基因克隆到pSNAV2.0质粒上,构建包含重组质粒pSNAV2.0-IGFI的杂合型重组AAV载体rAAV2/1-IGFI。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为正常组(A组)、无血清组(B组)、无血清高糖组(C组),无血清高糖+rAAV2/1-IGFI组(D组),其中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组用含100mmol/LD.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D组则先用rAAV2/1-IGFI病毒载体感染后再用含100mmol/LD.葡萄糖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干预24h后应用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各组IGFI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观察rAAV2/1-IGFI感染后对高糖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rAAV2/1-IGFI重组AAV载体。感染SH-SY5Y细胞后,RT—PCR显示SHSY5Y能表达大鼠IGFI基因;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发现D组IGFI蛋白的表达水平(0.44±0.04)显著高于其他3组(A组0.29±0.02,B组0.17±0.02,C组0.08±0.02,均P〈0.05)。rAAV2/1-IGFI能明显降低高糖诱导细胞凋亡的凋亡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总凋亡率分别为A组(2.71±1.03)%,B组(9.17±1.72)%,C组(25.63±1.81)%,D组(14.50±2.2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Annexin V-FITC^*/PI^-的早期凋亡细胞加上Annexin V—FITC^*/PI^*的晚期凋亡细胞的总细胞凋亡率A组为(5.01±1.17)%,B组为(9.87±1.38)%,C组为(27.56±2.25)%,D组为(17.34±2.08)%,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AV2/1-IGFI感染体外神经元SH—SY5Y细胞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