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掌握本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在全年各月份均发育繁殖,幼虫密度高峰主要分布于5~8月份,其密度变动与气温、雨量和孳生地环境状况有关,气温是影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雨量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消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纹伊蚊孳生地在不同环境分布.结论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变动规律与气候因素和孳生地分布环境有关.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白纹伊蚊种群预测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理、生态以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观察比较通过胸腔接种方式人工感染登革病毒的白纹伊蚊和胸腔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蚊虫的死亡率、产卵量、孵化率、子代发育情况,以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两组蚊虫在死亡率、存活时间、产卵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方面的差异不显著。结论登革病毒感染能够增加白纹伊蚊的死亡率并降低蚊虫的产卵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特大地震后重灾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需求,确定救灾防疫工作重点和干预策略。方法采用访谈法和调查法,了解当地概况、历史疫情、卫生资源、震灾影响、群众安置、人畜尸体处理、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疾病监测体系、灾民与救援部队人员健康状况、卫生处置以及外部需求等,对灾区现场进行全面快速卫生学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表明,特大地震灾害后,平武县南坝镇生态环境被破坏;卫生资源受重创且运行困难;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蝇密度高;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存在较大隐患;疾病监测体系亟待建立:急需外部专业防疫力量的援助。结论特大地震灾区初始阶段,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与环境消杀以及完善的症状监测体系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情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方法从广州11个行政区及其登革热旧疫点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虫(经实验室培育羽化成成蚊),提取登革病毒RNA,One step SYBR Green I实时RT-PCR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7年从广州地区采集的493批白纹伊蚊(6255只)中,共检测出两份阳性结果,分别来自登革热疫点和旧疫点,经测序证实为登革I型.其余为阴性。最低感染率为0.32。结论本文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比率较低,可能与登革病毒在蚊体内传代的递减效应、采样时间滞后以及广州登革热非连续性爆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情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方法从广州11个行政区及其登革热旧疫点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虫(经实验室培育羽化成成蚊),提取登革病毒RNA,One step SYBR Green I实时RT-PCR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7年从广州地区采集的493批白纹伊蚊(6255只)中,共检测出两份阳性结果,分别来自登革热疫点和旧疫点,经测序证实为登革I型.其余为阴性。最低感染率为0.32。结论本文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比率较低,可能与登革病毒在蚊体内传代的递减效应、采样时间滞后以及广州登革热非连续性爆发有关。  相似文献   
6.
杀虫剂对蠊卵啮小蜂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用杀虫剂对蠊卵啮小蜂的毒性,为蟑螂的化学防制与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膜法和浸渍法。结果供试的杀虫剂均对蠊卵啮小峰成蜂具有很强的触杀毒性,能在短时间内击倒并致死试虫。在使用剂量下,7种杀虫剂的触杀毒性顺序为:敌敌畏〉列喜镇≌拜力坦〉毒死蜱〉奋斗呐〉除敌〉拜虫杀。对成蜂的滞留毒效敌敌畏可维持5~7d、毒死蜱120—130d、残杀威180~200d、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则可达7个月以上。敌敌畏、列喜镇、拜力坦和毒死蜱等乳油类药剂对蠊卵啮小峰未成熟期的生长发育影响甚大,能致死未成熟体,使其不能羽化;而悬浮剂型的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对未成熟体的生长发育影响较轻,大部分都能发育至成体,并顺利羽化,但残留在寄主卵荚上的药物对羽化后的成蜂表现出很强的滞留毒效。结论蠊卵啮小峰对化学杀虫剂高度敏感,因此,在蟑螂防制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综合防制,尤其要协调好化学防制与生物防制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药物、剂型和施药技术,因时、因地制宜地用药,以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巩固灭效。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了解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媒介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广州地区三种环境类型(农村、郊区、城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繁殖1~2代,采用WHO推荐的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结果 广州农村地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4.95、2.41,已产生低抗性;城区、郊区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有低抗性,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6、3.45;三种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均对倍硫磷、氯菊酯、残杀威敏感.结论 广州地区不同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媒介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广州地区三种环境类型(农村、郊区、城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繁殖1—2代,采用WHO推荐的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结果广州农村地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4.95、2.41,已产生低抗性;城区、郊区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有低抗性,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6、3.45;三种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均对倍硫磷、氯菊酯、残杀威敏感。结论广州地区不同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自然种群白纹伊蚊幼虫在广州地区的孳生分布特点,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4、2005年不同场所孳生白纹伊蚊的积水容器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获取的与分布特征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广州地区,孳生白纹伊蚊幼虫的各种积水容器在不同场所的分布比例有很大差异,其中居民区的水生植物容器所占比例最大,为44.68%;各种环境场所均具有其不同的孳生白纹伊蚊积水容器种类分布特征。结论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的分布特征因不同环境而异。摸清白纹伊蚊幼虫在不同场所的分布特征及各类孳生白纹伊蚊积水容器在不同场所的重要性,对有效监测与控制白纹伊蚊种群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超低容量喷雾控制白纹伊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以氯菊酯为主要成分的“多飞剋”微乳剂防制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实验室生物测试和现场杀灭试验。结果在推荐剂量下,“多飞剋”微乳剂对致倦库蚊实验室株和白纹伊蚊野外株的KT50分别为1.437 7和2.727 2 m in,24 h死亡率均为100%;对致倦库蚊实验室株的KT50与对照的杀虫剂“列喜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U=0.326 4,P>0.05)。在现场以推荐剂量进行大面积超低容量喷雾,对白纹伊蚊成蚊的杀灭效果分别达97.2%和99.1%。结论“多飞剋”微乳剂具有高效、低毒、无刺激性、无异味、对杀虫器械适应性广的特点,其性能已达国外同类药剂的水平。用其以超低容量喷雾杀灭白纹伊蚊,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经济,居民易于接受,特别适用于城镇居民密集区室内外蚊媒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