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5篇
  免费   1266篇
  国内免费   662篇
耳鼻咽喉   147篇
儿科学   200篇
妇产科学   184篇
基础医学   1081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3833篇
内科学   1634篇
皮肤病学   520篇
神经病学   373篇
特种医学   6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479篇
综合类   6964篇
预防医学   2771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2791篇
  22篇
中国医学   2436篇
肿瘤学   625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546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696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1398篇
  2013年   1136篇
  2012年   1228篇
  2011年   1335篇
  2010年   1211篇
  2009年   1169篇
  2008年   1061篇
  2007年   1110篇
  2006年   1074篇
  2005年   1040篇
  2004年   977篇
  2003年   856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722篇
  2000年   770篇
  1999年   718篇
  1998年   582篇
  1997年   617篇
  1996年   567篇
  1995年   466篇
  1994年   460篇
  1993年   368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53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71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在生化法检测下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对胃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再选择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对象的血清标本检测,并分析其血清胃蛋白酶原1(PG1)、胃蛋白酶原2(PG2)、胃蛋白酶原比值(PGR)的水平变化,以筛查胃炎患者。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G1、PGR水平均明显降低,PG2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中不同类型的胃炎患者,其PG1、PG2和PGR的水平变化均有所不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检测与胃镜检测诊断胃炎患者的准确性差异不大。结论血清胃蛋白酶生化检测对胃炎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检测方法简便、无痛,便于对患病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其中微型外固定架组(治疗组)10例,AO微型钢板组(对照组)9例。比较两组TAFS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感染、延迟愈合及骨折愈合时间。(1)对照组与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66.67%(6/9),90.00%(9/10),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1.770,P>0.05)。(2)两组术后感染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3.912,t=2.077;P<0.05)。延迟愈合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2.155;P>0.05)。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好,与A O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比较可以降低感染率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及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EMs患者,术中分别留取新鲜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随机选取子宫切除或诊断性刮宫治疗的非EMs患者42例,术中留取其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ON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应42例石蜡组织中RON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RON蛋白和E-cadherin的相关性。结果EMs异位内膜组织RON mRNA及RO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在位内膜组织及正常内膜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位内膜组织(P<0.001),且异位内膜组织中RON mRNA及RO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1)。在同一标本中RON蛋白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97,P<0.05)。结论RON的过度表达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RON和E-cadherin的异常对判断EMs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ON可能成为诊断治疗EMs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6.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探索中医院校“预防医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育人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实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培养德术兼备的“卓越医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对照组仅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IL-2、IL-6和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IL-2、IL-6和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和IL-37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91例CRC患者手术病理蜡块的肿瘤组织,与其匹配的非癌组织是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肠癌手术切缘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法将CRC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染色,并运用Image-Pro Plus将IHC染色阳性部分定量分析,结合随访结果,探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IL-35和IL-37的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CRC组织中IL-35的表达量减少了50%(P<0.000 1)。CRC组织中IL-37的表达量与非癌组织相比增加了40%(P=0.01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中IL-35(HR=0.39;95% CI:0.16~0.97;P=0.04)的表达水平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L-35和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RC的发展有关,IL-3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位停经验方辅助甲氨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且同意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女性70例,随机分配成两组,各35例。1周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观察组单次肌注MTX的常规用量,并服用异位停方;对照组单用MTX。用药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周后,血β-HCG减少≥15%的病患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2.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和51.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少。结论:异位停方辅助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存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_(1c),HbA_(1c))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已推荐将HbA_(1c)≥6.5%作为糖尿病的一项诊断标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1例HbA_(1c)降低患者,家系调查发现其母亲HbA_(1c)也降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