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纤支镜在急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支气管镜对34例重症病人进行气道管理中的清理作用及治疗咯血,肺炎及肺不张等临床经验。结果 10例肺部感染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感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其中6例痊愈出院;7例肺不张者,4例行纤支镜1次肺复张,1例行纤支镜2次后复张,余2例配合其它治疗措施后复张;大咯血9例患者,经纤支镜局部应用肾上腺素及凝血酶,6例咯血立即停止,3例明显减轻;机械通气患者4例,2例痰栓致肺不张,其中1例左肺不张纤支镜吸引冲洗后复张2例诊断气管插管球囊滑脱/破裂,指导换管成功。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均因常规方法失败后经纤支镜引导插管成功。结论 支气管镜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气道管理的极有价值的工具,即可用于协助气管插管,又可胜任气道的清理作用及诊治大咯血,难治性肺部感染及急性肺不张等。  相似文献   
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呼吸内科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我们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抢救治疗各种呼吸内科急症病人10例.效果较好,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可以与血管及淋巴管内皮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加速肺癌的形成及转移.同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生成、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也有着特殊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均显示VEGF-C的抑制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一种以组织因子为靶向的免疫结合物(icon),可以选择性地结合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及某些肿瘤细胞异常表达的组织因子,并通过Fe受体和补体,启动机体免疫系统以及攻击肿瘤血管或肿瘤细胞,与此同时,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因不表达组织因子子而免受损害,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可以与血管及淋巴管内皮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加速肺癌的形成及转移.同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生成、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也有着特殊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均显示VEGF-C的抑制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A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基因和(或)p53基因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Lewis肺癌细胞悬液建立C57BL/6j小黑鼠肺癌动物模型后,选择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p53治疗组、pEnd治疗组、pEnd+p53联合治疗组。小鼠成瘤后,瘤内注射SA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和(或)p53基因,每周2次,共6周。观察瘤体大小变化、小鼠营养状况、生存期等。结果 各治疗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及肺内转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活动能力、饮食、对外界刺激反应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SA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基因和(或)p53基因瘤内注射可有效地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于对照组。内皮抑素基因与p53基因联合未发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例1 患者男性,5 0岁。因胸闷、气促4 0余天,以“弥漫性肺病变”于2 0 0 3年11月2 0日入院。患者平素健康,从事采石工作2 0余年,有长期粉尘接触史,吸烟30年(约30支/d)。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3年前诊断“结核性心包炎”,抗结核治疗7个月后痊愈。入院体检:体温36 8℃,呼吸32次/min ,口唇及四肢末梢明显发绀,两肺呼吸音减弱,两肺底均可闻及捻发音,肢端可见杵状指。三大常规及血生化正常,通气肺功能基本正常,血癌胚抗原(CEA)6 4 2ng/mL ,呼吸空气时PaO2 5 8mmHg (1mmHg =0 133kPa) ,PaCO2 2 7 2mmHg。胸片示双肺中下肺野斑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负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SAP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血液滤过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负吸)和对照组(血液滤过+传统治疗),每组20例,检测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评分(APACHE-Ⅱ评分)、腹腔高压持续时间、入ICU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腔高压持续时间及入ICU住院时间缩短,中转手术率下降,APACHE-Ⅱ评分下降(P<0.01或P<0.05)。结论:早期应用血液滤过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负吸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较好疗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患者费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向医学各科急速渗透 ,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 ,跨越了组织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 ,进入到分子水平 ,正在引起临床医学革命性的变化 ,并逐步形成以基因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为核心的分子医学新体系。分子呼吸病学是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上探究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相应的诊断及治疗的一门科学。它不是呼吸病学的一个分支 ,而是传统呼吸病学的深入和发展 ,标志着呼吸病学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并成为当前国际上呼吸病学界最活跃的领域。传统的呼吸病学对控制呼吸系统疾病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