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6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及疗效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患儿预后。结果临床表现:56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以婴幼儿为主,均急性发病,均有发热、咳嗽,细湿啰音46例,喘鸣音44例,合并症40例。病原学检查:56例患儿共检出病原24株,其中,细菌12株(50.0%),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像学资料:初期56例患儿胸片表现为肺间质炎性病变表现,急性期胸部CT 46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片实变影,呈节段性改变,其中,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12例,马赛克征10例,胸腔积液8例,气胸4例,纵膈气肿2例,坏死性肺炎2例。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52例患儿好转及治愈出院,3例病死,1例放弃治疗。随访1年共随访48例患儿,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2例,其中,合并真菌感染1例。结论腺病毒肺炎发病急,病情重,多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此外,其合并症发生率高,遗留后遗症概率大,治疗难度大,缺乏特异性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 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清热解毒祛痰方辅助支气管镜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痰热闭肺证的RMPP 8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入组患儿均给予支气管镜灌洗、阿奇霉素抗菌等治疗,研究组加服清热解毒祛痰方14 d,观察对比各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咳痰减少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出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反复喘息婴幼儿哮喘预测指数(API)、血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集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反复喘息(既往喘息≥2次)婴幼儿6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测定患儿喘息急性期、喘息缓解24小时后、出院1月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抽血化验血清总IgE水平,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心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术前6月~3岁患儿36例纳入对照组,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及血清总IgE水平,探讨呼出NO水平与反复喘息婴幼儿哮喘预测指数、血IgE水平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患儿FeNO、IgE、白介素-17(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各时期(喘息急性期、喘息缓解24小时后、出院1月)患儿,但最大呼气量(PEF)、一分钟用力呼气量(FEV_1)明显高于观察组各时期(喘息急性期、喘息缓解24小时后、出院1月)患儿(P0.05),喘息急性期、喘息缓解24小时后、出院1月患儿FeNO、IgE、IL-17水平呈现递减趋势,PEF、FEV_1呈现递增趋势;68例患者中API阳性者34例,API阴性者26例,且API阳性者FeNO、IgE水平均显著高于API阴性者(P0.05);反复喘息婴幼儿FeNO与API、IgE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反复喘息婴幼儿PEF、FEV_1与FeNO、IgE、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反复喘息婴幼儿FeNO、API、IgE有增高趋势,且FeNO与API、IgE存在正相关,而FeNO、IgE、IL-17与患儿肺功能指标PEF、FEV_1也有一定关系,提示对反复喘息婴幼儿进行FeNO、API、IgE、IL-17检测,可为其尽早长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早期介入治疗在合并有气道内黏液栓阻塞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入院至行纤支镜介入治疗的时间,将纤支镜下发现气道内黏液栓阻塞的MPP患儿随机分为早期介入组(≤ 3 d;n=40)和晚期介入组(> 3 d;n=56),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随访1~3个月。结果 96例患儿中,38例纤支镜下发现塑型性支气管树形成,其中早期介入组10例,晚期介入组28例(P=0.01)。早期介入组患儿的纤支镜介入治疗后热程、住院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CRP恢复正常时间短于晚期介入组(P < 0.05);肺不张复张率高于晚期介入组(P < 0.05)。出院时早期介入组肺部实变吸收面积 ≥ 60%的患儿比例高于晚期介入组;随访3个月时,早期介入组肺部实变吸收面积 ≥ 90%的患儿比例高于晚期介入组(80% vs 55%,P=0.01),而肺不张的发生率低于晚期介入组(P < 0.05)。结论 对于气道内有黏液栓阻塞的MPP患儿,早期行纤支镜介入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位点,以提高对CF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8~2021年确诊的8例CF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8例患儿(男5例,女3例),诊断年龄为3~48个月(中位年龄8个月),发病年龄为0~24个月(中位年龄2.5个月)。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7例,鼻窦炎3例,支气管扩张4例,腹泻8例,脂肪泻3例,可疑胰腺功能不全6例,胰腺CF 1例,营养不良5例,假性Bartter综合征4例。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为铜绿假单胞菌(4例)。经高通量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和Sanger测序验证共发现16个变异位点,包括移码突变5个,无义突变4个,错义突变4个,外显子缺失2个,剪接突变1个。8例患儿均检出CFTR基因突变。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是p.G970D(3例),观察到1例F508del基因突变。检出4个新发现的变异:deletion exon15、c.3796_3797dupGA(p.I1267Kfs*12)、c.2328dupA(p.V777Sfs*2)、c.2950G>A(p.D984N)。结论p.G970D为CF患儿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对于临床上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或不合并消化系统表现和假性Bartter综合征,以及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的患儿,需警惕CF。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确诊为MP感染致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6例患儿,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6±2.60)岁。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发热、咳嗽,高热(≥39.0℃)23例(88.5%),总热程为(16.88±7.42)d;肺部听诊均为呼吸音减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0~36.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峰值平均(69. 2±13. 2)%,C反应蛋白(CRP)(1~202.5)mg/L;乳酸脱氢酶(LDH)平均(448±247)U/L。病初胸部影像学均表现为整叶以上均一的实变高密度影,20例(76.9%)合并胸腔积液;后期复查肺CT示均在肺实变基础上出现薄壁空洞或多发含气囊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3例(88.5%)表现为黏液栓堵塞管腔。所有患儿均使用甲基泼尼松龙,21例2 mg/(kg·d)有效,5例调整为4 mg/(kg·d)后发热好转,平均激素应用时间为(13.08±8.38)d。中位住院天数为[16.5(7~32)]d。2例失访,24例随访半年,复查肺CT,16例肺部几乎完全恢复,5例遗留胸膜肥厚,1例支气管扩张,2例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 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音减低、肺部实变、黏液栓堵塞管腔;经积极抗感染、激素综合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心腔内血栓、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MPP并发心腔内血栓、肺栓塞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分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MPP合并心腔内血栓病例。结果患儿,男,4岁,以发热、咳嗽起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1280,D-二聚体明显升高;肺CT提示左肺大片炎性实变,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室腔内肿物。患儿予右室肿物摘除术、支气管镜灌洗、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肺部炎症一度好转;随后又加重,胸部增强CT示左下肺栓塞;再经抗凝治疗后,肺部炎症、肺栓塞好转。患儿右室肿物术后病理为炎性坏死组织。患儿最终诊断为MPP合并心腔内血栓、肺栓塞。检索到国内外文献报道4例MPP并发心腔内血栓患儿,均为男性,年龄4~9岁,3例在发病4~11天发现心腔内血栓,4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2例D-二聚体升高,2例手术,2例抗凝治疗。随访3个月患儿均痊愈,抗心磷脂抗体均转阴。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大叶性肺炎或胸腔积液时,应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抗心磷脂抗体等,可及时发现栓塞或血栓形成,早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住院确诊为MP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随访观察预后。结果:共纳入67例患儿。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5(1~14)岁。患儿均有咳嗽,其中63例(94.0%)发热,49例(77.8%)高热(≥39.0 ℃),总热程中位数为8(1~27) d;10例(14.9%)喘息;5例(7.5%)呼吸困难;3例(4.5%)低氧血症;58例(86.6%)肺部可闻及湿啰音;10例(14.9%)有喘鸣音。48例(71.6%)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8.6±2.6)×10^(9)/L;C-反应蛋白中位数为9.1(0.5~55.6) mg/L,其中≥30 mg/L者7例(10.4%);乳酸脱氢酶中位数为278(181~590) U/L。胸部高分辨CT均表现为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双侧病变45例(67.2%),38例(56.7%)累及≥3个肺叶;22例(32.8%)并少量肺实变;19例(28.4%)并少量胸腔积液。35例(52.2%)患儿支气管镜下特点:71.4%(25/35例)表现为白色絮状、条索状分泌物;17.1%(6/35例)表现为黏液栓堵塞管腔;10.9%(4/35例)表现为结节样凸起合并肉芽组织增生。67例患儿均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42例(62.7%)患儿加用小剂量激素,首次应用时间为病程第(10.62±2.71)天,应用中位疗程为14(2~42) d。67例随访0.5年,其中61例(91.0%)患儿肺部几乎完全恢复,6例(9.0%)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后遗症。 结论:MP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具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的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体征以湿啰音为主,部分有喘鸣音。支气管镜下表现以白色絮状、条索状分泌物为主。经积极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部分患儿可遗留BO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病原所致肺部感染患儿肺部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探讨肺部微生物菌群与不同病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因肺部感染行支气管镜诊疗患儿的肺泡灌洗液,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进行微生物菌群检测,根据最终临床确诊的病原分为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MPP)组、肺炎链球菌组和真菌组。分析比较3组患儿NGS检测结果,从门、属、菌群多样性水平探讨肺部微生物菌群的异同。结果 纳入肺炎支原体组25例,肺炎链球菌组13例和真菌组16例。3组患儿的年龄与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3组样本在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有厚壁菌、拟杆菌、变形菌和放线菌,肺炎支原体组拟杆菌门所占比例高于肺炎链球菌组和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链球菌组厚壁菌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和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真菌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和肺炎链球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支原体组与肺炎链球菌组的优势菌属为普雷沃菌属、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而真菌组为链球菌属、罗氏菌属、颗粒链菌属;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