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mparative studies are made on the relative percentages of amino acid content and LDH isozyme by electrophoresis and Slab-PAGE in adult worms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Ascaris suum and Toxocara can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of Arg and His of 17 amino acids bet. ween Toxocara canis and human intestinal ascaris, human biliary ascaris and pig ascaris; there are also obvious differences of band positions of LDH isozyme electrophoretic patterns and band position and amount of slab-PAGE patterns among them, whereas no marked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hese three indices in human intestinal ascaris, human biliary ascaris and pig ascaris.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与宫颈癌发病关系的研究,已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并从基因及分子水平表明其在宫颈癌变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曾以生物素及~(32)P—dATP标记HPV16型DNA为探针,经点杂交证实了宫颈癌中存在有HPV的  相似文献   
3.
Rb基因在鼻咽癌中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次应用生物素-14-dUTP标记Rb3.8kb探针,结合亲合素-碱性磷酸酶发光及自显影法,对Rb基因在鼻咽癌中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杂交结果表明,3例正常胎儿鼻咽组织出现分子量为12.8、10.2、8.0、6.2、5.6、5.2及4.8kb的7条杂文区带,11例鼻咽癌组织均发现有Rb基因缺失或失活,其中4例为5.6kb片段缺失,4例为4.8kb缺失并有2例伴5.6kb减弱,2例为10.2kb缺失,1例为5.6及5.2kb片段显著减弱,说明在上述11例鼻咽癌中均有Rb基因的改变。这种高频率的异常变化,提示Rb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种候选的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毅  黄光琦  唐尧 《肿瘤》2003,23(3):186-188
目的 为阐明卵巢癌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理 ,我们研究了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对 4 8例卵巢组织 ,其中 8例正常卵巢 ,2 0例卵巢癌原发灶和 2 0例相配对的淋巴结进行了分析。结果  7例有转移的卵巢癌原发灶中 ,5例MTA1mRNA过度表达 (T /N比值 >2 ) ,占 71.4 % ,无转移的原发灶MTA1mRNA过度表达为 2 3.1% (3/ 13) ,P <0 .0 5 ;7例有转移的淋巴结中 ,6例过度表达占 85 .7% ,13例无转移的淋巴结中有 2例过度表达 (15 .4 % ) ,P <0 .0 5 ;结论 MTA1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MTA1mRNA的高表达可能是评价卵巢癌恶性程度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
HSV-TK/GCV系统对人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GCV系统对人肺癌细胞H446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1ipofectin)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至抗性克隆出现,收获病毒液。加入聚凝胺感染H446细胞,并筛选出含TK基因的H446细胞。观察GCV对H446和不同比例混合的H446、H446/TK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经电镜及PCR检测证实TK基因已导入PA317、H446细胞。H446/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446细胞;随着TK 细胞比例的增加,存活率进一步减低,提示GCV不仅杀死TK 细胞,也杀死混合培养的未转导TK基因的H446细胞,表明HSV-TK基因转导的H446细胞具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HSV-TK/GCV系统赋予人肺癌细胞对GCV的高敏感性及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产物在人鼻咽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以NDPK/nm23H1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人鼻咽癌中nm23H1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31例鼻咽癌中nm23H1基因产物表达的阳性率为41.9%(13/31)。其中无转移组的阳性率为52.3%(11/21),有转移组的阳性率为20%(2/1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转移的颈淋巴结组织中nm23H1产物表达极微或无表达,其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造血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以HL-60,K562为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观察TanⅡA 对HL-60,K562细胞的作用,利用PCR-TRAP方法检测TanⅡA处理前后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经0.5 μg·mL-1 TanⅡA 作用6 d后,HL-60,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5.6%和56.3%.经丹参酮诱导后,HL-60 ,K562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峰;同时显著下调HL-60及K562细胞的c-myc ,bcl-2基因表达,上调c-fos基因表达.HL-60,K562细胞在TanⅡA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0.8%,50.8%.结论:TanⅡA可明显抑制HL-60和K56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造血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以HL60,K562为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观察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的作用,利用PCRTRAP方法检测TanⅡA处理前后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经05μg·mL-1TanⅡA作用6d后,HL60,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56%和563%。经丹参酮诱导后,HL60,K562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峰;同时显著下调HL60及K562细胞的cmyc,bcl2基因表达,上调cfos基因表达。HL60,K562细胞在TanⅡA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08%,508%。结论TanⅡA可明显抑制HL60和K56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黄光琦华西医科大学肿癌研究所610041一、肿瘤基因治疗的概念与策略基因治疗的经典概念来自遗传病,是指通过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其内在缺陷基因的疗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分子肿瘤学研究的进展,近代已将基因治疗技术引入了肿瘤学...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1999年公布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癌症研究项目,本文就其预防研究项目作一简介。化学预防NCI现正在使用许多类人造的或天然的化学物质——化学预防科学进行预防癌症的研究。最近使用三苯氧胺的成功和在葡萄和花茎甘蓝及其他许多食品中发现的物质,似乎表明在机体中许多不具致癌作用的中性物质,能指导有效预防制剂的开发。学者们正在分析食物摄入量的研究结果,分离微量营养素或营养素,观测其预防效果,大多数是比较可靠的。并且开发人工化学制品“nutrafeuticals”。两种正在研究的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