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配合增骨汤口服与保守疗法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配合增骨汤口服。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配合增骨汤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行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收集病椎的高度、Cobb角等数据,采用VAS、ODI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评价腰椎骨折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面,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分别与自身的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ODI评分方面,两组间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无重大基础疾病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高粘度骨水泥结合增骨汤治疗与保守疗法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卿仙止痛膏治疗腰肌劳损(风湿痹阻兼瘀血阻络)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4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卿仙止痛膏治疗组(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将膏药贴于患处,24h换药1次,每次2贴,7d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检测安全性指标: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0%,对照组总有效率3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重着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01),而治疗后腰膝酸软、转侧不利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卿仙止痛膏治疗腰肌劳损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良性关节滑膜疾病,病理特征为滑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关节滑膜内软骨基质钙化或骨化~([1])。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30~50岁人群,且男女比例为2∶1~([2])。病变部位多累及大关节,膝关节发病率最高,髋关节次之~([3]),肩关节发病较为罕见~([3-6])。目前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切开或关节镜下游离体摘除、滑膜切除,但术后复发率尚不明确~([5-7])。笔者于2017-05诊治1例肩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分次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08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分次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7例老年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明确责任间隙后再分次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结果本组第1次手术时间65~92 min,平均82 min;第2次手术时间57~89 min,平均74 min;2次手术间隔时间28~45 d,平均34 d。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2(3~11)个月。第2次术后3个月疗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1例第1次手术时硬脊膜撕裂,1例(L4、5)第2次手术时发生硬膜外血肿,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分次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老年双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正使骨质疏松症成为我国显著问题。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s)作为骨质疏松症主要并发症,日渐引起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视~([1])。由于脊柱生理曲度呈现的受力特殊性,使得OVCFs多发生在胸腰椎,特别是T11~L2节段~([2])。目前对于OVCFs的治疗以PVP和PKP为主,后者在骨水泥渗漏预防、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等方面明显优势~([3])。临床上PKP运用更为多见,特别是经椎弓根入路球囊撑开的PKP.PKP最早在1994年由美国医生Mark Reiley率先设计使用,我国由杨惠林教授于2002年在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上首次报道。PKP的运用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探讨其术后复发率、相关因素及再次处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术后复发率,通过比较术后复发患者第一次手术前、复发后、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来评价再次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复发共12例,复发率为3.17%.同侧复发11例,对侧复发1例。复发时间为0.5~11.0个月,平均(5.4±2.6)个月。末次随访时,术后复发患者VAS评分由(7.59±1.83)分降至(2.46±1.27)分,JOA评分由(11.97±1.89)分增至(27.34±1.9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突出类型及术后活动程度与术后复发有关,而性别、年龄、吸烟史、突出节段、突出部位与术后复发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强度术后活动程度、脱出型及游离型、高BMI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强度术后活动程度、脱出型及游离型、高BMI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椎间孔镜术后复发患者再次处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椎间孔镜手术前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术中出血量、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7月在该院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7例,试验组6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前准备,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基础上,术前30 min静脉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3 ml。比较两组患者镜下效果、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及血液相关指标[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目(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试验组镜下效果满意37例,一般31例,差0例,对照组镜下效果满意23例,一般39例,差5例。试验组术中出血量(9.93±1.10)ml,手术时间(62.78±7.63)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0.68±1.34)ml,手术时间(67.43±8.28)min,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HCT和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GB和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各项血液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GB、HCT、PLT和PT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PTT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应用于腰椎椎间孔镜手术中,可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缩短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促进凝血,达到止血的目的,对控制患者术中出血量有积极的意义,从而提高镜下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经皮椎间孔镜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阶梯治疗的常用术式之一,但目前鲜有研究分析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目的 调查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存在情况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脊柱病区住院治疗的14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估,并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术后采取电话预约门诊随诊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SAS、SD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恢复效果。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焦虑组51例(38.6%):轻度焦虑21例(15.9%),中度焦虑23例(17.4%),重度焦虑7例(5.3%);抑郁组31例(23.5%):轻度抑郁16例(12.1%),中度抑郁12例(9.1%),重度抑郁3例(2.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VAS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SAS、SD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AS评分低于术前(P<0.001)。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DS评分低于术前(P<0.001)。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焦虑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焦虑组(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抑郁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抑郁组(P<0.05)。末次随访时,焦虑组优良率为86.3%(44/51);非焦虑组优良率为90.1%(73/8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7)。抑郁组患者优良率为74.2%(23/31),低于非抑郁组的93.1%(91/101)(P=0.004)。结论 部分LDH患者术前存在焦虑及抑郁,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可得到明显改善,但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对患者临床疗效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合并抑郁状态。建议术前常规进行不良心理状态调查并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