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时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OPA)对肺动脉、体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选用12只雄性健康大耳白兔。随机选取6只白兔制备离体肺动脉环和体动脉环,每只制备肺、体动脉环各6个,按肺、体动脉配对分为正常组和LPS组,予以NE干预,根据NE低、中、高剂量再分为三个亚组。其余6只白兔相同方法制备肺、体动脉血管环,亦配对分为正常组和LPS组,予以DOPA干预,根据DOPA低、中、高剂量再分为三个亚组。LPS组血管环用加入含4μg/mLLPS的RPMI营养液孵育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正常组血管环用RPMI营养液孵育。通过血管环张力测定观察血管环张力变化。结果①在正常组,低、中剂量NE和高剂量DOPA对体动脉的收缩作用均强于肺动脉(P均〈0.05),中剂量DOPA对体动脉收缩作用弱于肺动脉(P〈0.05),高剂量NE对体、肺动脉收缩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DOPA对体、肺动脉表现为舒张作用。②LPS孵育后,低剂量DOPA对体动脉的收缩作用弱于肺动脉(P〈0.05),低、中、高剂量NE和中、高剂量DOPA对体、肺动脉收缩作用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③LPS孵育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E对体、肺动脉收缩作用减弱或没有显著变化;中剂量DOPA对体动脉收缩作用增强(P〈0.05),对肺动脉收缩作用减弱(P〈0.05)。结论内毒组休克时,NE对体、肺动脉的收缩作用无显著差异,中剂量DOPA可使肺动脉收缩减弱而使体动脉收缩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多巴胺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孵育的离体兔肺动脉、体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只雄性大耳白兔,制备离体肺动脉环和体动脉环各36个.把36个肺动脉环随机分为6组,测试不同浓度多巴胺(4×10-5、8×10-5、16×10-5 μmol/L)对正常肺动脉张力的影响(分别为PN-DOPA4、PN-DOPA8、PN-DOPA16组)及对LPS孵育后肺动脉张力的影响(分别为PL-DOPA4、PL-DOPA8、PL-DOPA16组).体动脉分组与肺动脉分组方法相同,包括正常组(SN-DOPA4、SN-DOPA8、SN-DOPA16)及内毒素组(SL-DOPA4、SL-DOPA8、SL-DOPA16).结果 ①多巴胺对PN-DOPA4及SN-DOPA4组中的血管环均有一定的舒张作用;对PN-DOPA8、PN-DOPA16、SN-DOPA8和SN-DOPA16组的血管环均有收缩作用,随着浓度的加大而升高.②LPS孵育后,多巴胺对PL-DOPA4和SL-DOPA4组血管环舒张作用消失,变为收缩[(22.60±6.68)%比-(2.25±0.58)%,(3.80±0.52)%比-(3.65±0.75)%,P<0.05和P<0.01],对PL-DOPA8组收缩幅度较PN-DOPA8组减少(14.52±0.59)%(P<0.05);对SL-DOPA8组收缩幅度较SN-DOPA8组增高(25.90±1.75)%(P<0.05);对PL-DOPA16组和SL-DOPA16组的张力无显著影响.③LPS孵育后,DOPA4组的肺动脉张力变化(PL/PN)较体动脉张力变化(SL/SN)明显(-10.90±5.06比-1.00±0.24,P<0.05);在DOPA8组SL/SN较明显(1.80±0.35比0.48±0.17,P<0.01).结论 低浓度的多巴胺对正常肺动脉及体动脉血管环有舒张作用;在LPS孵育后,低浓度的多巴胺对肺动脉及体动脉环的作用由舒张变为收缩,且对肺动脉环的张力变化影响最大;不同浓度的多巴胺对LPS孵育后的肺动脉及体动脉血管环均有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舒芬太尼预防小儿包皮套扎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全身麻醉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下择期行包皮套扎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地佐辛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地佐辛0.1 mg/kg;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舒芬太尼0.1μg/kg;对照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3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后呼唤睁眼时间及手术结束后6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均可有效预防小儿包皮套扎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特征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及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子2(CCAT2)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将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73例O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通过高通量lncRNA芯片对其lncRNA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对OSCC组织特征性lncRNA表达谱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对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CCAT2表达水平进行测定,进而分析CCAT2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lncRNA差异表达1 697个,在芯片lncRNA总数中占5.55%(1 697/30 586);其中,呈现表达下降754个,表达升高943个;共有21个lncRNA差异表达倍数至少为10倍,其中表达下降的lncRNA9个,表达升高的lncRNA12个。RT-q PCR检测结果发现,在OSCC癌组织中,ENST00000458468与UCAl表达较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显著升高(P0.01)。OSCC癌组织中CCAT2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0.01)。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与TNM分期的OSCC患者CCAT2表达量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低分化、Ⅲ~Ⅳ期的患者CCAT2表达量较中/高分化、Ⅰ~Ⅱ期者显著升高(P0.01)。而CCAT2表达量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颈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OSCC癌组织中,诸多lncRNA出现表达异常,其中CCAT2在OS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增多,提示可能参与OSCC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F)对感染性休克幼兔体动脉血管环张力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幼兔12只,分次制作36条幼兔离体体动脉血管环,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照组、正常+RF组、LPS+ RF组、正常+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RF组和LPS+ L-NNA+ RF组,每组6个血管环.通过血管环张力测定,观察小剂量RF对感染性休克幼兔体动脉血管环反应性的影响,并观察预先以NO合成酶抑制剂L-NNA干预后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体动脉:与NS组比较,加入小剂量RF(4 μg/L)后各时间点(5 min、10 min、20 min)均引起体动脉明显的舒张反应,舒张幅度分别为(18.48±3.96)%、(23.63±4.42)%、(28.33±3.73)%(P<0.05).预先以L-NNA干预后,上述舒张反应明显降低至(8.15±1.01)%、(13.08±1.46)%、(18.54±2.94)%(P<0.05).LPS孵育后,小剂量RF(4 μg/L)对幼兔体动脉不具舒张作用,与加入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以L-NNA干预后,体动脉对该剂量RF张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RF对正常幼兔体动脉具有舒张作用,与NO产生有关;对LPS孵育的幼兔体动脉不具有舒张作用,对体动脉的张力调节与NO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注不同剂量长托宁对内毒素休克兔肺动脉张力影响及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乙酰胆碱对照组(A组),内毒素对照组(L组),长托宁0.02 mg/kg+内毒素组(PHC2+L组),长托宁0.45mg,kg+内毒素组(PHC5+L组).L组经颈静脉注入内毒素(LPS)复制兔内毒素休克模型,PHC2+L组、PHC5+L组分别在LPS注入前15 min注入长托宁,动态监测体循环平均动脉压力(MAP),取颈动脉血样检测肺循环一氧化氮(NO)含量,30 rain后动物处死,心肺联合取出,制备肺动脉环,应用血管张力测定技术测血管环对乙酰胆碱(Aeh)张力反应.并计算Ach曲线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 (1)A组加入Ach后可剂量依赖性引起肺动脉舒张;(2)与A组比较,L组可明显降低Ach引起的舒张反应、EC50增大(P<0.01);同时检测到肺循环NO含量于LPS后5 min开始持续性增多,较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预注入大剂量长托宁(0.45 mg/kg)能逆转L组舒张反应的下降、EC50较L组减小(P<0.01),与A组无差异(P>0.05),此作用与肺循环NO含量有关;而小剂量长托宁(0.02 mg//kg)无此作用.结论 大剂量长托宁能逆转内毒素休克兔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的降低,此作用与肺循环NO含量有关,对肺循环有保护作用,而小剂量长托宁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血液与肿瘤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所收治的37例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 PEN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37例儿童PENL确诊时平均年龄7.8岁,男26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2.3:1,约占同期儿科收治儿童淋巴瘤患者的15%。病理分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及Burkitt淋巴瘤各7例(各18.9%),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6例(16.2%),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5例(13.5%),未定型B系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10.8%),未定型T系非霍奇金淋巴瘤及种痘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各3例(8.1%),间变大B细胞淋巴瘤2例(5.4%)。原发部位多见于肠道、头颈部及胸腔内。确诊时最常见分期为Ⅲ期(48.6%)。约30%PENL患儿在确诊前有反复肺部感染或不明原因发热史。结论儿童PENL在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上具有特殊性,好发于儿童的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PENL的原发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83例初治HB患儿的临床资料, 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首发临床表现、治疗前病变范围(PRETEXT)分期、病理类型、病初甲胎蛋白(AFP)、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2018年之前确诊的患儿采用"武汉方案"治疗, 2018年之后确诊的患儿采用"儿童肝母细胞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CCCG-HB-2016)"方案治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生存率, 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 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83例患儿中男51例、女32例;发病年龄25.2(9.0, 34.0)月龄, <3岁64例(77%)。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45例, 54%)。PRETEXT Ⅰ期8例, Ⅱ期43例, Ⅲ期20例, Ⅳ期12例。随访时间40(17, 63)个月, 全组HB患儿1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4±4)%和(79±5)%, 5年OS和EFS分别为(78±5)%和(7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与间断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9月在我院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连续阻滞组(B1组)、间断阻滞组(B2组)及对照组(C组)共3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维持,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后路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采用高频线性探头,平面内技术引导穿刺,确定位置后分别置入导管。B1、B2组给予0.25%布比卡因注射液,20 ml/侧,C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B1组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每侧连续泵入0.25%布比卡因注射液,速度2 ml/h;B2组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每侧每8 h快进0.25%布比卡因注射液16 ml;C组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每侧泵入生理盐水2 ml/h。记录患者术后即刻(T0)、术后2 h(T1)、4 h(T2)、6 h(T3)、8 h(T4)、16 h(T5)、24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均完成临床试验,操作顺利,药物扩散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在T0、T1、T2、T3、T4、T5、T6各时间点B1、B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均低于C组(P0.05);B1组与B2组患者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连续与间断给予0.25%布比卡因注射液均能对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降低术后镇痛类药物的用量,提高了麻醉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异甘草素对大鼠麻醉手术后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手术组(P组)、异甘草素小剂量组(T1组)和异甘草素大剂量组(T2组),每组10只。P组腹腔注射75 mg/kg氯胺酮+5 mg/kg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并行剖腹探查术;T1组给予10 ml/kg异甘草素灌胃60 min后开始麻醉,T2组给予20 ml/kg异甘草素灌胃60 min后开始麻醉,麻醉及手术操作同P组;C组腹腔注射与P组等容的0.9%氯化钠溶液。P组、T1组和T2组大鼠清醒3 h后,C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后3 h行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学习记忆能力;继之处死大鼠取双侧海马组织测定各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P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MDA明显增加,SOD和GSH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组相比,T1组与T2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MDA明显降低,SOD和GSH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1组与T2组相比逃避潜伏时间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MDA明显增加,SOD和GSH均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异甘草素能够有效改善大鼠麻醉手术后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