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观察分析40例正常及24例异常的颅脑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并对在0.5TMR机上进行MRA的技术参数、原理、血管内信号流失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选择合适的参数、减少相位逸散、防止血管内信号流失是MRA影像质量的关键。对于评价及诊断动脉闭塞性病变、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ZDPCMRA显示静脉结构及小血管,明显优于3DTDFMRA。MRA比SE序列能更详细提供脑血管疾病的范围及血管解剖。  相似文献   
2.
CT仿真内镜及多平面重建在胃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是近几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它一般应用于副鼻窦、喉、胃、气管、膀胱、血管。笔者对52例胃部病变患者采用螺旋CT仿真内窥镜等检查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52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18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6岁。52例中胃炎性息肉1例,胃平滑肌瘤2例,胃良性溃肠5例,胃癌44例。其中15例行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其余病例均为电子胃镜检查,46例手术切除,所有病列均由术后病理证实。使用Marconi Mx8000 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成像(SSD)软件。患者…  相似文献   
3.
分析高分辨率CT在肺弥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42例患者做了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结果显示,高分辨率CT能清析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对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更具有特征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短返转时间序列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磁共短转返转时间序列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32例肿瘤均经SE和STIR序列扫描,比较两者图像的肿瘤对比度,信噪比和是征象的检出产价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结果:肿瘤对比度在STIP序列上为0.7074±0.0470,  相似文献   
5.
6.
对20例喉部病变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并与纤维喉镜对照。螺旋CT轴位图像、MPR、CTVE所示病变的形态学改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气道狭窄情况与纤维喉镜一致。提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CTVE,使喉部病变显示的细节得到明显提高,对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常见伪影的分类、成因及应对方法。方法对15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进行分析,评价图像质量并对伪影进行分类。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患者心率、呼吸运动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因素呈负相关,常见伪影可分为层状伪影、阶梯状伪影、模糊伪影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评估率较高,但由于患者自身或扫描的原因会出现影响图像诊断的伪影,对这些伪影的成因及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及避免假阳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高亚枫 《苏州医学》2009,32(1):57-58
脊柱侧弯可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和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身高一般明显低于同龄人。严重的脊柱侧弯可引起胸廓肋骨发育不良,影响心肺功能,引起腹盆腔的发育不良及泌尿系统畸形等,更严重者可发生脊髓压迫及瘫痪。同时,脊柱侧弯患者特别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常合并其它畸形或者疾病,如合并脊椎、脊髓畸形。由于脊柱侧弯特别是合并症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形体美观,常引起青少年的自卑心理。因此,外科矫形手术显得尤为重要,对改善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47倒胃部病变患者采用CT仿真胃内镜(CT virtual gaatto-endoscopy.CTVG)、表面遮盖法成像(SSD)、透明成像(Raysum)、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取得了类似胃纤维内镜、胃肠造影的充盈像和双对比像的效果。认为该方法能清楚地显示胃的正常结构、管腔狭窄、溃疡、肿块,并能准确对胃癌进行分型;清楚地显示病灶表面细节.为胃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行常规CT及CT灌注成像,所有病例分为2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5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4例。灌注成像先得到TDC,并合成局部脑血容量(rCBV)图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计算出感兴趣区的rCBF、相对rCBV(rrCBV)、相对rCBF(rrCBF)和局部血管表面通透性(rP)。比较两组间的CT灌注参数,如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别各参数对区分低级、高级星形细胞瘤的效果。结果: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rCBF分别为46.95±22.92 ml.min-1.100g-1,95.44±42.58 ml.min-1.100g-1;rrCBF分别为2.19±0.98,4.65±1.73;rrCBV分别为3.53±2.39,8.32±5.75;rP(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09,0.12),(0.30,0.39)。CT灌注参数诊断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效果:rCBFr、rCBFr、rCBV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900、0.786、0.940。结论:rrCBVr、rCBF和rP均能可靠地评价星形细胞瘤的术前病理级别;在满足计算公式的前提条件下,rCBF绝对值和其它相对灌注参数一样,能可靠地评价星形细胞瘤的术前病理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