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EPQ问卷及中国人生活事件量表调查常规疗法效果欠佳的5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练功前后的心理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练气功使患者个性优化、情绪稳定、应激状态缓解,从而使58例患者中痊愈9例(15.5%),显效20例(34.5%),好转20例(34.5%),总有效率达84.5%。故此笔者认为练气功者通过心理状态的改善,可使疾病由病理状态向心理状态逆转,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测定78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髓液α_1-抗胰蛋白酶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脑血管病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的水平呈明显增高,脑脊髓液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升高的程度,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脊髓炎;急性脑血管病中,脑出血>脑栓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脊髓液α_1-抗胰蛋白酶的升高反映了机体在上述疾病中的应激能力和血脑屏障损害的状况。提示此项检测指标对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上述疾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在基因调节、细胞分化、机体发育中起着调控作用。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系统肿瘤,而手术等传统疗法对其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iRNA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日益明了,为利用miRNA治疗胶质瘤提供了可能。癌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异常表达,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Citrin蛋白缺陷引起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e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rtin deficiency,NICCD)是编码Citrin蛋白SLC25A13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婴儿(包括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以肝细胞黄疸、肝功能异常、肝肿大和肝脂肪变性、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淤胆为特征,部分NICCD患儿在肝内胆汁淤积消失后可  相似文献   
5.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 IL-10和IFN-γ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对白癜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刀豆素A(ConA)作用下进行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①白癜风患者PBMC产生IL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患者和对照组PBMC加ConA刺激孔中IL2高于相应自然增殖孔(P<0.05,P<0.01)。结论白癜风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增高,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ConA可刺激PBMC分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镉、锌对人胚肾细胞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镉对肾细胞毒作用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和时间一效应关系,并观察锌对镉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人胚肾细胞(293细胞),设对照组、锌组、镉组、镉 锌组。噻唑蓝(MTT)和乳酸脱氢酶(I.DH)测定各组对293细胞的毒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发现20和40μmol/L镉作用于细胞48h,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中的LDH明显增高,并且在2.5~40μmol/L范围内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剂量-效应关系。氯化锌50μmol/L作用12h,细胞相对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的LDH以及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改变.选择锌50μmol/L作为联合作用浓度。镉 锌组与单独加镉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增高,细胞上清液中的LDH和凋亡细胞比例减少。[结论]氯化镉对于293细胞膜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LDH漏出增加、细胞凋亡增加,上述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50μmol/L锌对于细胞膜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作用,能拮抗镉对于肾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采用CO_2激光点射烧灼的方法治疗腋臭155例,获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疗后一年半随访的100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0岁。全部病例均在青春期后发病。其中距患者腋窝处30cm以外即可嗅到臭味、冬衣有污染的重度腋臭87例,距患者腋窝10cm以内可以嗅到臭味、冬衣无污染的轻度腋臭13例。  相似文献   
8.
2005—04/2007—12共收治因口交行为,导致罹患尖锐湿疣22例,其中3例为口腔尖锐湿疣,19例为生殖器尖锐湿疣;这些患者因发病部位和感染途径少见,常常会否认存在感染的可能,因为容易导致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探索模块化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将常规的临床技能分解为互相连贯?层次递进的教学模块,通过个体训练?小组协作和教师指导等多种途径,实施模块化教学,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神经外科硬脑膜的切开中,有不同的方法。相同条件下,如何评价哪种方法最科学,借助合理的应用数学,可得出准确客观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