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及对Notch2/Hes-1通路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姜黄素干预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W/D)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Notch2与Hes-1蛋白的表达。结果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严重出血且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与ICAM-1水平显著升高;而给予姜黄素干预后,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性明显减轻,血清TNF-α与I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otch2与Hes-1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而给予姜黄素干预后,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Notch2与Hes-1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能够减轻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的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otch2/Hes-1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溶于500 mL生理盐水,1×105 U/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溶于250 mL 5%葡萄糖,100 m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死亡率为40.0%,治疗组死亡率为1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均显著降低,CD3+、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脓毒症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早期复苏、抗生素、液体支持、血管活性药及其他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CD_3~+、CD_4~+、CD_8~+及CD_4~+/CD_8~+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CD_3~+、CD_4~+及CD_4~+/CD_8~+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住院时间(19.6±3.5)d,对照组为(24.9±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8.51%(4/47),对照组为18.75%(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早发性和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的构成和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经验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ICU2003~2006年间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发(机械通气时间≤4d)和晚发(机械通气时间>4d)2组。比较2组在病原菌菌谱构成、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各方面差异。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的患者在病死率上无统计学差别。住ICU平均天数存在明显差异[(15.1±16.2)d比(32.3±50.3)d]。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菌无差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早发组和晚发组中占前3位。结论:早发性和晚发性VAP均由多重耐药菌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常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观察9例肾移植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生命指征的变化。7例BiPAP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和生命指征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的pH值、PaO2、氧合指数明显提高;呼吸频率、血压、心率及PaO2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转入辽宁省肿瘤医院ICU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血乳酸测定,6h后再次进行血乳酸测定.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及APACHEⅡ与血乳酸浓度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情况。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升高(〈15、15~〈25、25-〈35、≥35分),动脉血乳酸浓度也逐渐升高[(3.45±0.12)、(4.71±1.04)、(9.80±3.29)、(14.29±0.88)mmo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962,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高于存活组,而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血乳酸值〉10mmol/L且6h血乳酸清除率〈10%的1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死亡。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逐渐增高,而乳酸清除率逐渐下降,这与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1(a)一166—03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及槲皮素对脓毒症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只)、模型组(10只)、槲皮素高剂量组(75mg/kg,10只)和槲皮素低剂量组(50mg/kg,1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mg/kg 2ml建立脓毒症ALI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于制模前30min腹腔注射槲皮素.各组于制模后6、12、24h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于制模后24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取肺叶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制模后6h血清TNF-α(ng/L),IL-1β(ng/L)含量即明显升高(TNF-α:73.00±0.28比28.48±0.26,IL-1β:46.30±0.21比28.38±1.07,均P<0.01),肺W/D比值明显升高(5.710±0.025比3.860±0.034,P<0.01);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制模后6h TNF-α,IL-1β含量即明显下降(TNF-α:55.52±0.31、57.76±0.27,IL-1β:39.47±9.65、41.83±0.16,均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肺W/D比值明显下降(4.810±0.036、4.900±0.029,均P<0.05),两治疗组间炎症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槲皮素可下调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对脓毒症ALI大鼠的肺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