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喉镜治疗声带增生病变(摘要)韩锦华,张丽伟,林燕,许世发1993年6月至1995年5月间,110例声带增生病变行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男性63例,女性47例。其中声带小结30例,声带息肉74例(单侧68例,双侧6例),声带息肉样变6例(单侧4例,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半定量检测鼻息肉(11例)和正常中鼻甲(8例)组织中IL-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鼻息肉中IL-5 mRNA表达状况的半定量分析显示,11例鼻息肉标本RT-PCR产物中均可见IL-5和β-actin的扩增条带,IL-5/β-actin光密度比值0.711±0.112,IL-5 mRNA阳性表达率为100%。而8例正常中鼻甲组织的扩增产物中只有1例显示两条条带,余者均只有β-actin条带,IL-5 mRNA阳性表达率为12.5%。结论 鼻息肉中IL-5 mRNA阳性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鼻粘膜组织,提示鼻息肉组织中IL-5mRNA的表达水平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难治性鼻窦炎(refractory chronic rhinosinusitis,RCRS)黏膜和骨组织重构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20例RCRS和10例正常对照的钩突黏膜,分别行HE、Masson等染色,观察黏膜和骨组织改变.结果 RCRS患者的黏膜均存在上皮脱落、基底膜增厚、黏膜下胶原沉积;骨组织存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对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评估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腔手术中的止血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利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于2012年6月—2013年6在该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入选患者行一般资料的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具有均一性,可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一组在术前给2u尖吻腹蛇血凝酶(实验组),另一组不用尖吻腹蛇血凝酶(对照组),比较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出血量,评价尖吻腹蛇血凝酶对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比较应用HCA患者术前、术后3 d血常规、凝血常规,评价应用HCA对血常规、凝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0,P=0.00)。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血常规=0.866,P 血常规=0.478;χ2凝血=0.285,P凝血=0.803)。实验组术前、术后3 d 的凝血功能、血常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T=0.098、PTT=0.685、Pp=0.796、PFIB=0.744;PRBC=0.275、PHGB=0.12、PPLT=0.393)。结论尖吻腹蛇血凝酶对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明显疗效,但对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RNAi沉默STAT3基因联合化疗,探讨其对喉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重组质粒脂质体包裹转染Hep-2细胞,实验分为五组。MTT法检测不同实验组转染24h、48h及72h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实验组转染后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及不同实验组转染后p-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STAT3-siRNA增强了DDP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2)转染72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化疗组的STAT3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 RNAi沉默STAT3基因能够降低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提高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致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鼻炎对照组10只,哮喘组10只和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哮喘模型鼻粘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IL-13、IL-5和VCAM-1的表达。结果 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变应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数、VCAM-1和IL-13阳性血管数以及IL-13和IL-5阳性炎症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共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影像导航技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omputer-attgmented surgery、computer-aided surgery、image-guided)是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影像处理技术发展的产物,设计思想上适应微创外科需要,在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咽喉科、整形外科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配准问题是导航使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概述了影像导航手术过程中配准的原理、精确度、影响因素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应用脂质体包裹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质粒载体介导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鼻黏膜、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6N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基因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2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组模型,治疗组用阳离子脂质体包裹EBV质粒载体介导的IL-12表达质粒(pGEG.mlL-12)形成混合物EBV/lipoplex,于激发前鼻腔局部滴入。分别用HE染色计数鼻黏膜中Eos数量,用瑞氏染色计数骨髓涂片中Eos比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Eos占粒细胞比例。结果小鼠基因治疗组鼻黏膜Eos显著低于变应性鼻炎模型(P〈0.01);骨髓涂片中EosLB例显著低于变应性鼻炎模型(P〈0.01):基因治疗组外周血中Eos显著低于变应性鼻炎模型(P〈0.05)。结论经鼻局部给予脂质体包裹的pGEG-mlL-12能够减少骨髓、外周血和鼻黏膜中Eos数量,可能为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开辟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声反射和鼻腔测压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方法:用鼻声反射和前鼻主动测压法对22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测试,其中3例行双下甲成形术,1例由于单侧鼻腔完全阻塞术前未能测出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数值,2例宽敞侧鼻腔行右下甲成形术,予以排除。最后纳入实验组狭窄侧鼻腔18侧,宽敞侧鼻腔16侧。记录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NMCA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0~5cm鼻腔容积(NCV)和鼻阻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鼻测压结果:偏曲侧鼻腔的吸气有效阻力术后比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宽敞侧吸气有效阻力术后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声反射结果:偏曲侧鼻腔收缩前,0~5cm NCV和NMCA术后比术前明显增大,DCAN明显前移,3项指标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宽敞侧鼻腔收缩前,0~5cm NCV术后比术前轻微增大,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DCAN较术前后移,3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后,0~5cm NCV术后比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对偏曲侧鼻腔的功能和几何形态有明显改善,对侧宽敞侧鼻腔的通气功能和几何形态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