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放大内镜观察到的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方法2001年8月~2002年2月结肠镜检查139例大肠病变,采用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139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4例,进展期癌9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病变5例,ⅡC病变1例。LST直径10~50 mm,其中ⅢL型1个,Ⅳ型4个。本组放大内镜与病理、实体镜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有Ⅴ型腺管开口时则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韩宇晶  刘思德  姜泊 《广东医学》2003,24(7):680-682
放大内镜与实体显微镜检查鉴别病变的范围和分离出病变标本在早期癌症的病理诊断中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对凹陷型微小癌的意义尤为重要。1 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腺管开口的识别1.1 组织学分析腺管开口类型 切除的标本用福尔马林固定、脱浆、用卡拉奇苏木精或甲苯基紫染色 ,然后用水浸泡后在立体超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方法分为核染色和胞浆染色 ,前者通常包括应用卡拉奇苏木精或甲苯基紫 ,后者应用亚甲基蓝 ,具体应用哪种方法取决于目的。与H -E染色相比 ,实体显微镜标本的染色是用细胞核染色方法 ,通过放大内镜检查获得腺管开口类型 ,用…  相似文献   
3.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鉴定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采用人LST组织进行肿瘤细胞建株及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传代至70代进行细胞鉴定.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染色体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等,并与非LST细胞作对比。结果 LST细胞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多形性上皮细胞占大多数,其有近似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群体倍增时间为36h;染色体数量为42-66,85%在三倍体范围内,并具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ESA、CK20均呈阳性;超微结构具肿瘤细胞样表现和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1个LST细胞株,并命名为LST-R1细胞,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4,PAK4)在乳腺癌发病、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正常乳腺组织、2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28例乳房纤维腺瘤、37例乳腺癌(其中非浸润性癌7例,早期浸润癌9例,浸润癌21例)及13例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含量,比较各类组织中PAK4的表达特点与分布特征.结果 PAK4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胞核偶有少量表达,而乳腺腺体细胞外基质中基本不表达;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腺瘤)、乳腺癌和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中的PAK4表达总体阳性率依次升高;乳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组织中PAK4的表达阳性率亦呈依次升高趋势.结论 PAK4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PAK4及其基因有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通过放大内镜观察到的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方法 2001年8月屯002年2月结肠镜检查139例大肠病变,采用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 139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4例,进展期癌9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病变5例,ⅡC病变1例。LST直径10~50mm,其中ⅢL型1个,Ⅳ型4个。本组放大内镜与病理、实体镜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 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有V型腺管开口时则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7.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原代培养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细胞经原代培养的细胞株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将1例经肠镜切除的直肠LST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株,然后进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并与直肠腺癌及正常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对照。结果 LST原代培养的细胞表面被覆大量微绒毛,胞浆内有较多溶酶体、线粒体和吞噬颗粒,核异型性明显,核仁巨大,异型核沟。结论 LST原代培养细胞具有高度恶性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并追寻原因,希望能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资料,分析2组生存率、复发率;分析根治性(RND)、改良根治性(MRND)、分区性颈清扫术(SND)和淋巴结切除术(LNR)在2组中的作用;比较临床特征如T、N分期以及术后放疗在2组的差异。【结果】1.残留组和复发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35.08%,53.10%,差异有显著性(Log Rank统计值=8.30,P=0.004),但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593,P=0.441)。2.残留组中RND,MRND,SND和LNR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9.41%,57.14%,28.68%,36.44%,无显著性差异(Log Rank统计值=2.76,P=0.4303);复发组中4种手术方式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13%,66.67%,57.14%,50.00%,差异无显著性(Log Rank统计值=1.22,P=0.7490);3.复发组颈部给予术后放疗的人数明显高于残留组(54.1%vs31.4%,P=0.033),并且放疗剂量也高于前者(37.3...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云芝胞内糖肽胶囊在医院制剂室条件下合适的防潮包衣配方。方法:选择在薄膜包衣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增加药基对包衣材料的黏着力,同时加入适量虫胶、甘油单醋酸酯以改善吸湿性。结果:包衣后的微丸抗湿性能明显增强,提高了该胶囊制剂的稳定性。结论:薄膜包衣液配方经过改良,适合糖衣锅包制薄膜衣,增加了胶囊的稳定性及抗吸湿性。  相似文献   
10.
看病难是我国目前医疗体制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国外医改的情况做出自己的思考,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