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磷酸钙骨水泥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CPC修复33例患者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38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中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钙、磷值未见升高,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均填充良好,随访见所有患者均有CPC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刮除后利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可充分填充骨肿瘤刮除后不规则瘤腔,即刻恢复骨的强度.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大多数病例可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小夹板固定,取得满意疗效.但对累及桡骨关节面的不稳定骨折,闭合复位后由于桡骨短缩,骨折畸形愈合,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非常严重[1].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重建腕关节解剖结构逐渐被接受,但由于术后不能配合有效的康复治疗,疗效受到影响,关节功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我院2003年4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腕关节重建治疗,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4.
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及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随着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内固定器材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加强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积极康复训练可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患者痛苦,便于护理,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法.目前关于手术治疗结合围手术期的康复功能训练缺乏系统的整理.我院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碱性磷酸酶骨同工酶的测定及其与骨肉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骨肉瘤的诊断、化疗效果的评价、预后的判断以及对骨肉瘤复发和转移的量化性监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捕获法检测42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中BALP,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取治疗前活检组织及手术中肿瘤组织标本,计数肿瘤细胞坏死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随访5~49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期间18例出现复发转移,16例死亡,其余患者均为无瘤生存。BALP比ALP在骨肉瘤的诊断上具有更高的灵敏性(P=0.015);手术后ALP和BALP均降低至正常范围。化疗后BALP的降低比值与肿瘤细胞坏死率的升高呈正相关(P=0.001 r=0.642)。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组与无瘤生存组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在BALP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BALP作为骨肉瘤血清学检查的一个指标,具有比ALP更高的灵敏度,在骨肉瘤的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和预后的判断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