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产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28例观察兰州军区总医院李莎,陈菊梅,林平,王玉兰食管、贲门狭窄是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常见病理改变,表现吞咽困难、营养不良、全身衰竭、甚至死亡。以往治疗方法有胃造瘘、空肠造瘘、静脉高营养、食管扩张等。但疗效不持久生...  相似文献   
2.
激素对部分胆汁淤积型肝炎病例反而可使黄疸加深。为了验证上述结论,我们用异硫氰酸—1—萘酯(α-naphthylisothioey anate-ANIT)造成大白鼠实验性肝内胆汁淤积后,用激素治疗并用盐水及空白刘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应用两种评分方法对409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对两种评估结果及有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统计409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Child和MELD评分法分别计算后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计算比较结果见表格。结论Child-Pugh分级法和MELD评分系统各有特点,将两种评分方式与多因素分析与经验有机结合,才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判断严重肝病预后的较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提高对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分类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l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分为无肝病基础组(第l组)、肝炎组(第2组)、肝硬化组(第3组)共3组,并对每组中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实验室检查、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的差异: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肝衰竭中,无肝病基础组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有肝病基础患者,特别是高于肝硬化组患者(P〈0.05);(2)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各等级分布:在l、2、3组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00.00%,66.23%和51.02%;亚急性肝衰竭分别为71.42%,54.81%和49.99%;(3)在预后方面:在1、2、3组中急性肝衰竭的好转治愈率分别为15.38%、42.85%和26.09%;亚急性肝衰竭患者33.33%、51.39%和36.85%,3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发病,3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均有差异,依此进行分类,有其临床实用性及科学性,将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生小牛(未进食前)肝研制的肝细胞再生刺激物质(HSS),对CCL_4造成慢性肝损伤进行长期治疗.利用同位素~3H=TdR掺入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HSS长期使用有无致畸作用.结果表明,①Hss在体外、内均能刺激肝细胞DNA合成,其Cpm值低于急性肝损伤增生值;②肝细胞合成周期以Go/1期为主;③增生的肝细胞DNA倍体为4,8倍体等整倍体细胞为主,未见异常非整倍体细胞.我们结论是利用新生小牛肝中制备的HSS长期使用无致畸,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8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梵  陈国凤  邵清  纪冬  李永纲  韩萍  闫涛  陈菊梅 《肝脏》2007,12(6):441-444
目的比较MELD评分系统、CTP评分分级标准及并发症在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短期(6个月)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6个月时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MELD分值、CTP评分分级,并运用ROC曲线评价两者预测能力。分析并发症数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08例患者随访6个月时共有22例死亡。平均MELD分值存活组为11.6±6.3,死亡组17.6±7.5(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MELD≤9、10~19、20~29、≥30分患者分别为34例、41例、8例、1例和4例、9例、7例、2例(P<0.01);MELD<18、≥18分组分别为68例、16例和8例、14例(P<0.01)。平均CTP分值存活组为10.9±2.3,死亡组9.1±2.2(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CTP分级A级、B级、C级患者分别为13例、36例、37例和0例、4例、18例(P<0.01)。存活组并发症数量为0、1、2、3的患者为20例、52例、14例、0例,死亡组为4例、9例、7例、2例(P=0.01)。MELD分值和CTP评分分级判断6个月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和0.720,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LD≥18分为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个月病死率的独立因素;MELD与CTP相比,二者判断预后能力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数量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44例小儿乙型肝炎(乙肝)进行病理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型小儿乙肝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4.58%(93/144)。临床诊断为急性肝炎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肝炎者高达64.52%(20/31)。病理诊断为慢性活动型肝炎(CAH)者,临床误诊率为54.55%(30/55)。本文分析了与误诊有关的因素,又对经病理证实的各型乙肝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着重提出,小儿慢性迁延型肝炎(CPH)与CAH 临床特征相似,不易鉴别,有几点可供参考:(1)CAH 多次高谷丙转氨酶(ALT)出现病例(41.82%)多于CPH(23.08%)(P<0.05)。(2)CAH 的血清胆红素(SB)均值(268.77μmol/L)明显高于CPH(63.75μmol/L)(P<0.01)。(3)在伴桥型坏死的CAH(17.86%)中凝血酶原活动度(PA)改变在40~60%,多于CPH(8.12%)。(4)γ.球蛋白升高的病例数,CAH(70.59%)显著多于CPH(35.21%)(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