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儿童蟾蜍毒素导致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服食蟾蜍中毒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入院时和住院后24 h、48 h、72 h患儿的心电图(ECG)、心肌损伤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和主要救治手段。结果 4例患儿均出现过缓型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经过血液灌流(HP)结合药物治疗,3例患儿ECG和心肌损伤指标在48 h内恢复正常,最后痊愈出院,1例患儿由于服食蟾蜍量多、年龄幼小和病情危重,最终死亡。结论儿童蟾蜍中毒主要以心脏毒性为主,血液灌流结合药物治疗是救治蟾蜍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林道炯  陈泽福 《海南医学》2010,21(12):131-131,113
儿童病毒性脑炎较为常见,但并发横纹肌溶解症国内报道极少,其病情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现将我院近期1例儿童病毒性脑炎并横纹肌溶解症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拉屈滨(Cladribine,2-CdA)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伴有尿崩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疗效。方法:7例伴有尿崩症状的LCH患儿予2~4个疗程2-CdA[5 mg·(m2·d)-1×5 d]+阿糖胞苷[Ara-c,1 000 mg·(m2·d)-1×5 d]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变化情况,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6例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达非活动性疾病状态,1例患儿最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7例患儿无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结论:2-CdA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伴有尿崩儿童LCH疗效好,为难治复发的LCH提供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林道炯  陈泽福 《海南医学》2010,21(16):129-130
心源性休克在儿科并不常见,且部分患儿以心外症状起病,易导致误诊、漏诊,现将近期一例以腹痛为首发的小儿心源性休克病例报告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常见病例的警惕。  相似文献   
5.
<正>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是相对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由于畜养猫、狗等宠物的人群增多,近年来关于猫抓病的报导也有所增多[1]。紫色色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与土壤中。人类感染紫色色杆菌病例十分罕见,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且病死率极高[2]。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于2012年10月收治1例猫抓病合并紫色色杆菌败血症罕见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海南省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见融合基因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256例儿童ALL初诊时的资料,采用多重巢式RT-PCR技术检测43种融合基因,分析不同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以及各常见融合基因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免疫分析、初诊白细胞计数、泼尼松试验反应、诱导33天微小残留(MRD)。结果 融合基因阳性率40.6%(104/256),其中ETV6/RUNX1共61例(23.8%),E2A/PBX1共18例(7.0%),BCR/ABL1共8例(3.1%),MLL重排共11例(4.3%),SIL/TAL1共6例(2.3%)。各融合基因组免疫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V6/RUNX1、E2A/PBX1、BCR/ABL1、MLL组主要的免疫分型为普通B细胞ALL,SIL/TAL1组全部为T细胞ALL。各融合基因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岁为MLL基因阳性率最高(100%),1~10岁为ETV6/RUNX1基因阳性率最高(64.5%),大于10岁为BCR/ABL基因阳性率最高(37.5%)。各融合基因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E2A/PBX1组以白细胞低于 50×109/L为主;泼尼松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E2A/PBX1组泼尼松试验结果优于MLL、SIL/TAL1组;诱导33天MRD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组优于BCR/ABL、MLL组。不同融合基因阳性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V6/RUNX1基因阳性组最高,MLL基因阳性组最低。结论 海南省256例儿童ALL最常见的融合基因为ETV6/RUNX1,ETV6/RUNX1基因阳性组患儿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蟾蜍毒素致儿童肾损伤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液灌流(HP)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记录我院收治的4例蟾蜍中毒患儿0 h、24 h、48 h 和72 h生命体征和小儿危重病评分(PICS)、心电图( ECG)、血清肌酐 (Cr)水平、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血清半胱氨酸酶抑制剂C(Cys-C)水平、HP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转归并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儿均出现过缓型心律失常,0 h RBP 和Cys-C水平升高,均值分别为142.5 mg/L和1.51 mg/L,经2 ~6 h 的HP治疗后,存活患儿24 h RBP 和Cys-C降至正常水平,均值分别为90.5 mg/L和0郾86 mg/L,48~72 h观察值继续下降。1例患儿年龄幼小、服食蟾蜍量多和病情危重,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而死亡,其余3例痊愈出院。结论:蟾蜍中毒可引起多脏器严重损害,尽早实施HP 对中毒导致的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