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CPH)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可行性、优势、不足及其技术特点.方法 80例CPH患者,包括肝功能Child A级41例,B级32例,C级7例,随机分为LC研究组(38例)、OC对照组(42例),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构成等方面均具可比性.正常对照组为40例同期接受LC治疗的非肝硬化患者.对以上各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C研究组中转开腹手术2例,中转率5.3%,余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6±15.2)min,术中出血(75.5±15.5)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18.3±6.5)h,5例(13.2%)发生并发症7例次,术后平均住院(4.6±2.4)d.OC对照组手术时间(60.5±17.5)min,术中出血量(112.5±23.5)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44.2±10.5)h,12例(30.0%)发生并发症15例次,术后平均住院(8.5±3.5)d.正常对照组40例均顺利完成LC,手术时间(36.5±11.5)min,术中出血(33.0±13.5)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16.5±5.0)h,1例(2.5%)发生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3.0±1.5)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C研究组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手术中转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术中出血增多.与OC对照组比较,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LC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CPH患者的LC属于困难的手术,有较高的中转率,术中出血是主要的问题.同时,该类手术也是可行的、相对安全的,较OC有明显的优越性.掌握手术的技术特点,注重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3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胃非上皮肿瘤,全部经CD117、CD34检测。其中18例行近侧胃切除,4例行全胃切除,9例行胃远侧切除,切除范围在5crn以上。并对其中27例随访。结果:31例100%胃非上皮肿瘤CD117、25例81%CD34,其中良性12例、恶性19例。随访27例(良性11例、恶性16例),良性中6例随访6a~10a未复发,5铡2a~5a无复发,恶性16例,5a生存率47%。结论:胃的非上皮肿瘤应统称为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影响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EPO 5000IU/kg)3组,每组10只,测定再灌注末血清和心肌组织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细胞上清液中LDH、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则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再灌注组凋亡率均升高明显(P<0.01)。治疗组的LDH、MDA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SOD则高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再灌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有少量iNOS表达,缺血再灌注组iNOS表达升高(P<0.01)而EPO治疗组表达减少(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PO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DR-1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2例结直肠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7.9%,并与患者为男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MDR-1基因是结直肠癌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MDR-1检测可为临床制定化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创伤病人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的变化,及其对体外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急性创伤(按意外和手术分组)12h后随机采集26例病人的血液样本,用阻抗法测定外周血成分变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中的TPO含量改变。另随机选择26例健康体检个体作正常对照。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的TPO对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生长的影响。结果外周血中血液成分(包括WBC、RBC、HB、HCT和PLT)在创伤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创伤病人血清样本中TPO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而创伤的类别问则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体外实验进一步证明,TPO能显著地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最大的有效浓度为50ng/mL。结论造血生长因子TPO在急性创伤时病人的血清中存在显著的升高,而且升高与血小板数目没有明显的相关;同时,体外研究证实,TPO有促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提示创伤后的TPO有机体应激反应性升高,并可能参与创伤的修复与愈合。  相似文献   
7.
陈家林 《华西医学》2006,21(2):355-355
目的分析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方法对25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昏迷7例,偏瘫、偏身感觉障碍6例,眩晕6例,精神症状4例,休克2例,4例头CT无阳性发现。结论对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尽早作头CT及脑脊液检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美托洛尔(metoprolol,倍他乐克)是一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它不仅能减慢心室率,还能阻止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密度下调趋势,保护心肌免受过高儿茶酚胺的刺激。我们用其治疗快速性房颤伴心衰2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患者血浆和腹膜透析排出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与腹膜透析和机体防御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酶免疫法测定 2 1例非感染期 CAPD患者血浆和腹膜透析排出液中 IL - 1α、IL - 1β、IL - 6、TNFα、IFNγ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s TNFR1)水平 ,同时做 4 h腹膜平衡试验。比较细胞因子水平与腹透情况和腹膜转运特性的关系 ;另外 ,与同期测定的正常人血浆 IL - 6和 s TNFR1水平作对比研究。结果 :2 1例 CAPD患者血浆和腹透液中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 :IL - 1α 34.4 0 ng/ L± 12 .87ng/ L和 17.0 0 ng/ L± 10 .4 9ng/ L (P<0 .0 0 1) ;IL - 68.10 ng/ L± 14 .6 9ng/ L和 15 7.6 5 ng/ L± 130 .2 3ng/ L (P<0 .0 0 1)、TNFα117.30 ng/ L± 195 .2 7ng/ L和 2 2 .90 ng/ L±13.37ng/ L (P<0 .0 5 ) ;s TNEFR19.76μg/ L± 0 .98μg/ L和 1.84μg/ L± 2 .72μg/ L (P<0 .0 0 1)。仅在 8例患者血浆及9例患者腹透液中检测出 IL - 1β;在 1例患者血浆中测到 IFNγ,腹透液中 IFNγ为 2 .14 KU/ L± 0 .74 KU / L。腹透液中IL - 6和 IFNγ水平呈负相关 (P<0 .0 2 )。血浆和腹透液中各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腹透时间长短、既往感染与否、透析充分性和超滤量以及腹膜转运特性均  相似文献   
10.
陈家林 《四川医学》2002,23(3):246-247
目的:评估支架入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6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4-39)月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调查。结果:34例(77.3%)心绞痛消失,心绞痛改善≥2级8例(17.8%),改善1级2 例(4.4%),总有效率为95.5%,再狭窄1例,1例猝死,无新发和再发心肌梗死,无冠状动脉搭桥术。21例平板运动分级试验,20例运动 做功量≥6MET,17例运动试验阴性,随访时运动做功量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P<0.01)。40例眼声心动图检测:29例左室射血分数≥50%,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随访时射血分数和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内支架植入对心绞痛的治疗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家射血分数,增加患者运动的耐受性和改善运动时心肌灌注,术后再狭窄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