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又称第三状态,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能在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可阻止或延缓亚健康向疾病发展。本课题组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60名亚健康状态者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生活行为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发生内膜息肉情况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不孕患者,EM 67例为观察组,非EM 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内膜息肉发生率,观察组r-AFS不同分期内膜息肉发生率、治疗后临床妊娠率,分析发生内膜息肉的病理特征。结果:观察组内膜息肉发生率(31.3%)及息肉复发率(11.9%)高于对照组(12.2%、2.4%)(P<0.05);观察组EMⅠ期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17.7%、无复发,Ⅱ期内膜息肉发生率32.0%、复发率8.0%,Ⅲ期内膜息肉发生率40.0%、复发率20.0%,Ⅳ期内膜息肉发生率40.0%、复发率30.0%,各期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卵巢型内膜息肉发生率25.0%、复发率10.0%,腹膜型内膜息肉发生率29.0%、复发率9.7%,DIE型内膜息肉发生率43.8%、复发率18.8%,EM不同病理类型内膜息肉发生率及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EM不孕患者发生内膜息肉几率较大,及时手术切除息肉可提高妊娠率,临床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荧光法测定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浓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浓度。方法:采用三氯化铝络合环丙沙星-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在λ_(ex)=330 nm,λ_(em)=440 nm处,络合物的荧光值不受各组织的影响,且比环丙沙星自身的荧光值增加了20倍,线性范围为50~1000ng·mL~(-1)。结论:此方法准确、快速,适用于环丙沙星的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4.
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益肾汤(主药:黄芪、黄精、丹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作用机理,采用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大鼠CRF模型,然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肾汤治疗组(简称益肾汤组)、肾衰宁对照组(简称肾衰宁组).对后两组分别喂予相应药物,一个月后比较各组大鼠的肾功能,以及血SOD、MDA、NO、NOS的变化.结果:益肾汤可显著降低CRF大鼠的MDA,升高SOD、NO、NOS,在改善肾功能方面优于肾衰宁.结论:益肾汤可显著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其机理可能与提高大鼠清除过氧化物的能力、改善肾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葡萄糖酸钙对剖腹产术中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采用剖宫产手术的12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在胎儿分娩后立即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组在切皮前30min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10ml,胎儿分娩后立即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μg。比较两组术中、产后2h和24h出血量、出血例数、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中、产后2h和24h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生命体征各指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葡萄糖酸钙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组织CD2AP蛋白和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PNS且行肾活检的病例为PNS组,以同期我院行泌尿系统肿瘤切除患儿为对照组,取远离肿瘤并病理确认为正常肾组织。PNS组和对照组均行常规切片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足细胞的结构变化,分别采用q PCR和免疫组化测定肾组织CD2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PNS组CD2AP mRNA表达与血清白蛋白(ALB)、S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补体C3、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NS组18例、对照组11例进入分析,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PNS组肾组织CD2AP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1.302±0.885)vs(2.24±1.18),P0.05,且病理表现为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的PNS患儿CD2AP蛋白表达最低。2PNS组肾组织CD2AP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下调,(0.008 58±0.006 12)vs(0.019±0.012),P0.05。3PNS组肾组织CD2AP mRNA表达与血清TG(r=-0.527,P0.05)、24 h尿蛋白定量(r=-0.602,P0.01)呈负相关,与肾组织CD2AP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88,P0.01),而与血清Alb、TC、补体C3、GFR和SCr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NS患儿肾小球足细胞中CD2AP的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特别是病理表现为FSGS的患儿,可能对足细胞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CD2AP的表达量可能与PNS临床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铅中毒时患儿血液多项元素发生的改变。方法选取龙岗区人民医院89例确诊为铅中毒的儿童作为血铅异常组,另外选取89例同期该院门诊体检的血铅水平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全血微量元素6项(铅、锰、铜、锌、铁、镁)和血清钙水平。结果血铅异常组患儿铁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锰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液铅与铁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29,P=0.031)。锰与铁、锌与铁、铁与镁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06,0.272,0.257;P=0.000,0.010,0.016)。结论铅中毒时,血液铁水平降低而锰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屈光状态和斜弱视情况及特点,制定多学科的综合康复计划,促进患儿的视力能康复。方法对4~14岁的122例(244眼)脑瘫患儿进行眼部常规检查,眼位检查,散瞳验光等检查,并记录详细的既往病史。结果本组脑瘫患儿中屈光不正220眼,发生率90.2%,其中80%经屈光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并以复性远视散光、远视和混合散光为主。屈光不正状态在痉挛型和其他类型脑瘫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斜弱视发生率13.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50%,主要病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结论重视脑瘫患儿的屈光矫正,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痉挛型是斜弱视脑瘫患儿最主要的脑瘫类型。  相似文献   
9.
泌乳素与泌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正常足月阴道分娩孕产妇不同时间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探讨PRL和泌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124例正常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产前、产后0h、2h、6h、12h、24h和48h母体血清PRL水平,记录泌乳始动时间,根据每日哺乳次数、新生儿排尿次数和哺乳后睡眠时间判断乳汁充足与否,分别于产后24h、48h分成乳汁充足组与不足组,比较两组的PRL水平。结果:①产后母体中PRL即开始分泌增加,产后2h达高峰,并于产后24h后维持在高于产前的水平上。②产后24h乳汁分泌不足组母体各时点血清PRL水平均低于充足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h乳汁不足组与充足组的各时点PRL更加接近,两曲线几乎重叠。结论:泌乳素(PRL)在产后分泌增多,产后2h达高峰,产后24h后维持高于产前的水平,PRL峰是泌乳始动的基础,维持高PRL和有效的乳头吸吮是保持泌乳的必要条件,但这并非为充足条件,产后乳汁分泌量的多少可能还受其他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节集合与视觉保持测试的相关性。方法292名8~12岁学龄儿童进行单眼调节程度、集合近点检查及本顿视觉保持测试,并应用SAS软件进行K-W秩和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左、右眼调节程度、集合近点分别与视觉保持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觉保持测试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左右眼调节程度异常及集合近点异常均为视觉保持测试结果的危险因素,其危险值分别为1.30,1.30,1.35。结论调节、集合异常患者,在进行视觉保持测试时因在融合功能范围能动用一定的储备,尚能代偿,但当认知任务较重时,超过代偿极限,测试结果异常的机率就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