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304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746篇
预防医学   365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433篇
  8篇
中国医学   331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分析人血清中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及其代谢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HD)浓度,并用于本院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血清样本经乙醚萃取,采用Waters UPLC BEH C18柱(50.0 mm×2.1 mm, 1.7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盐(pH 4.5)=26∶74;流速:0.2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μL,内标为非那西丁,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收集临床癫痫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血清中LTG、OXC和MHD分离良好,不受血清中内源性物质干扰,色谱分析时间仅需5 min,血清中LTG和OXC在0.25~25.00μg·mL-1和MHD在0.50~5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方法回收率为88.37%~105.00%,LTG、MHD和OXC的绝对回收率分别可达78.45%,62.50%和75.76%以上,内标的提取回...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中肺鳞癌经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其疗效仍不满意。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在肺腺癌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而肺鳞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及ALK融合基因少见,急需探索新的靶点指导肺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表明,FGFR家族(FGFR1-4)是肺鳞癌中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FGFR基因的激活突变和扩增与肺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许多小分子 FGFR 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许多FGFR抑制剂治疗肺鳞癌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研究,针对FGFR靶点的基因治疗可为肺鳞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本文就FGFR在肺鳞癌的靶向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12岁因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的急性肠坏死女性患儿,体重14 kg,身高115 cm,曾有6年餐后腹痛病史,以持续性腹痛3 d,伴呕吐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开腹探查,术中见空、回肠总长约150 cm(无肠旋转不良),小肠远端约80 cm肠管缺血性坏死,并2处穿孔。行坏死肠管切除,近端空肠造瘘术。术后待病情稳定后,行肠系膜上动脉超声、腹部增强CT及腹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管径细小,血流缓慢。通过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2019年10月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行关瘘术后,给予经口饮食并于关瘘术后14 d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儿可进普食,但餐后腹痛症状无缓解,体重不增。术后半年,餐后腹痛症状缓解,体重未增长。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患儿急性小肠缺血坏死由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文献检索,共有59例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例报道。患儿的主要症状包括餐后不适或腹痛19例(51.4%),生长发育停滞或体重下降5例(13.5%),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3例(8.1%),消化道出血并出血性结肠炎1例(2.7%),缺血性胃炎伴溃疡1例(2.7%),无明确症状17例(45.9%)。狭窄受累的血管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髂外动脉、前支主动脉。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血管成形术和介入治疗下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绝大部分有症状的患儿,一次或多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诊断困难,若能及时诊治,预后较好,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s)和纹状体部位的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前瞻性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男16名,女13名,年龄(48.8±14.2)岁]和67例PD患者,PD患者包括31例改良Hoehn-Yahr(mH-Y)Ⅱ期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53.4±8.5岁)]、36例mH-YⅢ期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63.1±8.2岁)]。所有受试者均行18F-氟丙基-(+)-二氢丁苯那嗪[18F-FP-(+)-DTBZ,18F-AV133]PET/CT检查,以枕叶皮质为参照区,测定纹状体各亚区的特异性摄取比值(SURs)。PD患者的NMSs通过临床量表进行评估。组间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最后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评估纹状体SURs与临床NM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MSs统计结果发现,改良mH-YⅡ、Ⅲ期PD患者之间抑郁[(3.51±1.34)与(11.36±3.87)分]、焦虑[(2.35±1.45)与(6.00±3.32)分]、睡眠障碍(132.90±12.26)与(110.34±19.69)分]及生活质量[(7.58±3.37)与(24.01±10.15)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10.573~5.439,均P<0.05),但2组间认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7,P>0.05)。健康受试者纹状体SURs为1.28±0.22,mH-YⅡ期与Ⅲ期患者纹状体SURs分别为0.65±0.16和0.31±0.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11,P<0.05),mH-YⅡ期与Ⅲ期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9.116,P<0.05)。除认知评分外,PD患者NMSs其余评分均与纹状体SURs相关(r值:-0.647~-0.426,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纹状体SURs是预测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PD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的最佳变量(R2值:0.234、0.378,均P<0.001),对侧尾状核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R2=0.402,P<0.001)的最佳变量,对侧壳核的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评分(R2=0.204,P<0.001)的最佳变量。结论PD患者纹状体VMAT2减少与NMSs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多巴胺供应减少可能在PD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砂粒体型脑膜瘤(PM)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方法分析1例P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文献复习。结果 PM因生长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在影像资料完善的情况下,其易与骨瘤造成误诊。结论钙化是PM的主要成分,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仍需继续探讨,目前病理特征是诊断PM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未分化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肠瘘是指胃肠道与其他腹部器官、胸腔或皮肤之间的异常连通。本文报道1例并发肠瘘的原发性空肠未分化癌的诊治经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皮瓣成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颏下岛状皮瓣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口腔颌面部外观、功能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皮瓣移植后出现坏死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颏下岛状皮瓣运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满意,对患者术后面部肿瘤缺损具有较好的修补作用,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