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诊断冠心病和超声技术等诊断冠心病和心功能,但ICA为有创检查,在一些情况下会产生潜在的、可危及生命安全的并发症。而超声技术对于心肌灌注方面的检查能力有限,因此也限制该技术的应用。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的不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诊胸腹部创伤并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急诊胸腹部创伤且无肺损伤、气胸或液气胸、皮下气肿及腹部脏器损伤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 CT显示31例有骨折(占68.89%)。其中肋骨骨折17例(隐匿性骨折11例),胸椎椎体骨折2例,腰椎椎体骨折5例,腰椎横突骨折7例;复合性骨折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结合二维、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明显提高急诊胸腹部创伤并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及法医伤情鉴定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4年2月21日,我县黔、桂两省交界的良口乡白毛村发生麻疹暴发流行,现将当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该村有5个自然屯,居住着侗、苗两个民族,全村人口为2879人,发病47例,发病率为16.33%;首例病人为一名3岁小孩,病前一周曾到贵州交界某村走亲戚,回来后第三天(即94年2月21日)就发病。该小孩病后一周,寨上的大人、小孩也陆续发病,并蔓延到附近的三个村屯,村民委才于3月2号电话通知乡卫生院,乡卫生院立即派医生前往疫区进行疫情处理,根据流行季节、临床症状和表现,诊断为麻疹;立即采取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乳腺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变的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并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良、恶性乳腺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灶共107个,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恶性病变的列线图模型,分别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实用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最大径、ADC值、早期强化率及总体分布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最大径、TIC类型是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评估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911,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10%、85.20%;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3.27,P>0.05;与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模型的决策曲线离两种极端情况最远,在阈值0~80%区间内体现出更高的净获益。结论 ADC值、最大径、TIC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诊CT检查中非创伤相关病变的漏诊及其临床相关性分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4—06—01~2015—11—30因多发伤进行夜间急诊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由2名副主任医师进行双盲法独立阅片,仔细观察有无非创伤性相关病变,与初诊存档报道对照确定是否漏诊,并参考CT结肠成像报道和数据系统(C—RADS)模型对病变临床相关性进行分类。结果本组共306例患者,发现非创伤性相关病变者125例(40.8%),病变159个。43个在初诊存档诊断报道中未提示,漏诊率27.0%,其中E4(可能重要的发现)漏诊率9.3%(4/43)。在病变的临床相关性分类中,3个E1(正常变异)1.9%,87个E2(无临床意义)54.7%,58个E3(重要性不确定)36.5%,11个E46.9%。结论提高对创伤急诊CT检查中非创伤性相关病变的认识与重视,才能避免或减少主观性造成的漏诊;同时参考C—RADS模型对非创伤病变进行临床相关性分类,有助于值班医生对病变轻重的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静脉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价值,并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静脉性ED患者的螺旋CT阴茎海绵体造影结果,患者均根据螺旋CT三维成像行阴茎静脉结扎术(观察组),并与30例传统阴茎海绵体造影行阴茎静脉结扎术的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评分、阴茎勃起硬度和女性性满意度均满足球形假设检验(P 0. 05)。观察组IIEF-5、阴茎勃起硬度和女性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各指标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检测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 0. 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对阴茎静脉进行系统的解剖性重建,对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静脉做到精确的定位诊断,在静脉性ED患者中的诊治价值优于传统阴茎海绵体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的低场强MRI表现,提高MRI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的T1WI、T2WI、STIR序列的扫描等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肿瘤最大直径16~25cm10例,30cm以上3例;手术证实发生于浆膜下8例,肌壁间型4例,黏膜下型1例;所有病例T1WI均为等低信号,T2WI和STIR序列上病灶内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其中2例病理证实有钙化。结论低场强MRI能够清楚显示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的关系,对肿块内发生坏死等病理变化亦有一定的提示,对临床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73例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脑膜瘤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与术后相关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脑膜瘤CT、MRI表现,将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典型脑膜瘤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结节及肿块,密度均匀,可伴有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稍长信号,T2WI呈等、稍长信号,信号均匀,多为过渡型或成纤维细胞型脑膜瘤,无或轻度瘤周水肿;不典型脑膜瘤则表现密度(信号)不均匀,瘤周水肿较重,以合胞体和血管网状细胞瘤型脑膜瘤为主;恶性脑膜瘤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瘤周水肿更明显,可见明显骨质破坏;CT和MRI增强后典型脑膜瘤均一强化,不典型脑膜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脑膜瘤明显强化不均匀。瘤周水肿41例,MRI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30例,8例肿瘤脑面可见重度强化带。结论脑膜瘤在CT、MRI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及较高敏感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基本都能明确诊断,同时影像表现一定程度提示肿瘤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9.
陆善金  周忠学  黄建宁 《广西医学》2012,34(9):1200-1201
目的 探讨螺旋CT后处理重建及可视化模型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螺旋CT对20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后处理重建,同时把DICOM数据传至个人计算机,利用mimics10.0软件进行可视化重建,比较两种处理方法 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20例患者31处骨折,其中耻骨骨折12处,髂骨骨折8处,股骨头塌陷骨折5处,坐骨骨折4处,骶骨骨折2处.CT后处理软件和mimics10.0软件均可以完全显示骨折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后处理重建:31处骨折能清晰显示29处占93.5%;mimics10.0软件:31处骨折能清晰显示28处占90.3%,两种方法 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后处理技术和mimics10.0软件对骨盆骨折的诊断均有相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且发病多较为突然,常常需要进行急诊检查.近年来,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与设备的普及,CT平扫对脑血管意外病变的诊断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发病6 h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CT平扫的诊断率较低[1].本文收集27例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 CT平扫图像与平扫联合伪彩成像2种方式对同一组病例进行阅片,旨在探索一种方便快捷并能够提高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