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9年5月以来应用阴道超声诊断妇科盆腔肿块17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79例患者是已婚妇女,年龄21~77岁,平均41岁。用BD1849型实时超声显像仪,手指式阴道探头,频率7兆赫,检查角度112°。将探头徐徐进入阴道内紧贴穹窿或宫颈,通过纵、横、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104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3~12月。结果:104眼翼状胬肉真性复发率为0.96%。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基因筛选方法并获得相应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方法 依据芳香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所用的Ⅱ型酮基合酶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约0.6kb目的基因片段,同时通过同源进化和抗菌活性分析对海洋放线菌是否产生芳香聚酮类化合物进行早期评估,并最终从阳性菌中分离得到相应结构类型的化合物.结果 利用建立的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基因筛选体系对100株海洋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了18株携带Ⅱ型酮基合酶基因的阳性菌株,通过同源进化和抗菌活性分析后从中筛选到1株与多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lysolipin和xantholipin的酮基合酶基因同源的野野村菌(Nonomuraea sp.)FIM02-765,并最终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多环氧杂葸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 α.结论 本研究通过聚酮合酶编码基因的同源进化分析以及建立起来的Ⅱ型酮基合酶基因与化合物之间的联系,验证了芳香聚酮类化合物产生菌的基因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本文还首次从野野村菌(Nonomuraea sp.)中分离得到多环氧杂葸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 α,这些都为高效利用海洋放线菌资源和基因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12例患者采用囊袋拉钩辅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手术处理半脱位晶状体,之后进行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对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散光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术后人工晶状体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12例12眼患者均顺利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摘除脱位晶状体,同时行巩膜层间固定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显著,裸眼视力从治疗前0.14±0.12提高至治疗后0.44±0.17(t=-5.031,P<0.001);最佳矫正视力从治疗前0.29±0.17提高至治疗后0.57±0.15(t=-4.366,P<0.001);术前眼压为(28.30±8.87)mmHg(1 kPa=7.5 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4.70±3.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术后3个月总散光度为(-1.35±0.73)D,角膜散光度为(-1.48±0.70)D,两者具有相关性(r=0.91,P<0.01)。术后1眼发生人工晶状体襻与光学区分离,取出人工晶状体再次使用相同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无偏心、扭曲等,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轻。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效果较好,手术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术前鼻内给药对七氟烷麻醉下平稳拔除喉罩的半数有效浓度(ED50 )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短小手术患儿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28)、右美托咪定1.0 μg/kg组(n=28)、1.50 μg/kg组(n=30)和2.0 μg/kg组(n=27),各组患儿在术前30 min经鼻滴入滴鼻液1 mL,30 min后,采取全凭七氟烷吸入麻醉进行诱导,术中吸入七氟烷、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维持麻醉。各组患儿喉罩拔除的呼气末七氟烷预设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根据Dixon-Massey序贯法确定。计算各组患儿平稳拔除喉罩时七氟烷ED50 。评估拔除后呛咳严重程度,判断拔除喉罩的质量并记录拔除前后屏气、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气道梗阻等呼吸道不良事件。记录瑞芬太尼补救量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同时观察并记录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右美托咪定1.5 μg/kg组、2.0 μg/kg组ED50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定1.0 μg/kg组(P<0.05)。右美托咪定1.5 μg/kg组、2.0 μg/kg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生理盐水组和右美托咪定1.0 μg/kg组明显降低(P<0.05)且无剧烈呛咳发生,清醒患儿明显增多(P<0.05)。右美托咪定2.0 μg/kg组患儿镇静过度发生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右美托咪定1.0 μg/kg组(P<0.05),其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右美托咪定各组患儿心率和血压均有所下降,但其下降幅度都在临床正常范围内。结论: 右美托咪定术前鼻内给药对短小手术患儿平稳拔除喉罩七氟烷半数有效浓度影响呈剂量依赖性。随右美托咪定剂量增大,平稳拔除喉罩的七氟烷ED50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022的发酵液中分离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活性测定.结果 从菌株FIM060022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ESI-MS、1D-NMR和2D-NMR)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abyssomicin B(5)、C(1)、H(6),proximicin A(4),lumichrome(2)和腺嘌呤核苷(3).抗菌活性表明化合物1、3~6对藤黄微球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此外,化合物4和5对黑曲霉生长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022中同时分离得到抗菌活性物质abyssomicin和porximicin,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属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稀有放线菌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转化研究中,获得对雷帕霉素具有转化作用的一株小单孢菌,经分类学研究鉴定为旱地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hersina)FIM03-712.该菌株转化雷帕霉素产生4个化合物,从转化发酵液中分离到一个分子量为900的转化产物,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研究表明,该转化产物为14-去氧雷帕霉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三点悬吊固定植入XLSTABI-SKY三襻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60例.其中一期植入42例,二期植入18例.随访8个月.结果 1例马凡综合症术后视力0.05,其余59眼视力0.2~1.0,平均视力(0.53±0.39).平均屈光度:球镜:(-2.37±1.35)D.柱镜:(-1.21±2.38)D,随访期间,未见人工晶状体发生脱位、偏心等.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人工晶状体稳定,散光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原发性甲减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的一组内分泌疾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反馈性地引起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加和垂体TSH细胞增生造成垂体增生,易误诊为垂体瘤.以下分析31例原发性甲减引起的继发性垂体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