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GF-1和NF-κB在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先建立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模型,之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0例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IGF-1和NF-κ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IGF-1和NF-κB呈强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胞外基质中,偶见于泡沫细胞,胞核中NF-κB略有表达.而对照组家兔动脉壁中IGF-1和NF-κB仅在内中膜有微量表达.结论: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F-κB及其靶基因IGF-1的表达变化,可以看出其激活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随着颅脑外伤发病率高而增多,许多患者往往不能回忆确切的受伤时间和部位,当出现临床症状来就医时,经过耐心细致的询问病史,才能大致回忆当时情况。通过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及不同类型,做出正确诊断、施已恰当治疗,才能提高疗效,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我科从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3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中应用术中唤醒结合个体化定位技术的意义。方法: 对18 例功能
区脑胶质瘤病人使用核磁定位肿瘤、功能核磁定位功能区,导航确定入路,超声实时确定肿瘤边界、血运及切除
程度,唤醒病人,直接电刺激定位病灶附近的功能区。比较手术前后病人重要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18 例病人
均成功施行喉罩全麻术中唤醒,4 例病人出现短暂血压和心率改变,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处理后好转; 2 例病人唤
醒后轻微烦躁,安抚后合作; 1 例病人病灶对侧手抽后肢体偏瘫。12 例肿瘤得到全切,5 例大部切除,1 例部分切
除。术后出现单侧肢体瘫痪2 例,运动性失语2 例,经过术后对症治疗,均好转出院,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
所有病人无手术痛苦回忆。手术前后重要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中唤醒结合个体化定位技
术,有利于临近肿瘤功能区脑皮质和皮层下重要神经纤维束保护下,肿瘤最大程度切除,同时避免神经功能损
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医学中[1,2],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和多步骤的过程, 其中涉及大量的分子参与到复杂的网络调控中,现在又多种分子靶向药物难以满足相关的临床治疗需要。因此有效的挖掘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新的关键分子,确定其作为肿瘤识别和药物设计靶点的潜在价值已经成为相关肿瘤学的研究热点。目前FOXM1属于Forkhead家族的转录因子,充分享受了其家族保守进化的翼状螺旋DNA结合结构域,相关的研究已经证实,FOXM1可以有效的调控其下游相关靶基因的调控,同时给予细胞周期一定的调控性,控制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和细胞增殖趋势,进一步去的研究证实,,FOXM1在诸多恶性肿瘤内呈现出高表达的趋势,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到肿瘤组织细胞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目前已经逐步成为各种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3-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6例Rathke囊肿病例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翼点入路和眉弓锁孔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术后随诊6mo~3a,本组症状均有缓解,3a均未复发.结论:鞍区Rathke囊肿CT、MRI检查无特异性,术前较难明确诊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明确诊断,缓解症状,病人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闫海成 《海南医学》2013,24(1):78-7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年龄、性别、颅脑损伤情况、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及低血压进行统计,分析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及并发症、抗休克,静脉输注止血药物、口服胃黏膜保护剂及H2受体拮抗剂等治疗,观察其治疗转归情况。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首次CT检查中线移位、是否合并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及低血压明显相关。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25例死亡。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多种,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积极治疗和处理原发病及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消除各种危险因素,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已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采取静脉输入止血药物,手术止血等多种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F-1和NF-κB在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及分布于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15例人体颈AS斑块中IGF-1和NF-κB的表达.结果:AS斑块中IGF-1和NF-κB呈强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胞外基质中,偶见于泡沫细胞,胞核中NF-κB略有表达.而正常人动脉壁中IGF-1和NF-κB仅有微量表达.结论:检测颈AS斑块中NF-κB及其靶基因IGF-1的表达变化,可以看出其激活与AS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其在颈AS斑块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VADA) 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支
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技术对21 例VADA 的病人进行治疗,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 21 例病
人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有完全栓塞、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分别是10 例( 47.6%) 、6 例( 28.6%) 、5 例( 23.8%) 。术
后19 例病人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6~ 36mo。其中VADA 完全栓塞17 例( 89.5%) ( 部分栓塞和近全栓塞中9 例
达到完全栓塞) ,有显影2 例( 10.5%) 。随访期间16 例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3 例术后临床症
状未见改善。结论: 随访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16例患者均经彩色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中重度颈动脉狭窄,14例狭窄率为60%~99%,2例完全闭塞;12例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例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术中放置转流管;1例术中行补片成形术.所有手术均借助显微镜完成.结果: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均经彩色超声、MR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原症状改善或消失.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围手术期有声嘶、呛水,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余均无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术式及技术,对不同颈动脉病变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显微手术有助于高位分叉颈动脉的显露,能有效避免颅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机体潜在炎症的重要标志物,通过检测血浆中CRP浓度的变化可以用于预测未来发生心脑血管性疾病的风险.本文综述了CRP的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