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酶标板上进行DNA探针杂交,评价其在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1份结核性标本和32份非结核性标本,进行DNA扩增,把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电泳和DNA探针杂交,比较其结果。结果:71份结核性标本电泳法阳性率为451%,DNA探针法阳性率为690%;32份非结核性标本二者均为阴性。结论:DNA探针杂交可提高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是结核病早期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pncA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酶的表达蛋白。方法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pET28a构建表达载体pET28a-pncA,序列测定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DH10b,经IPTG诱导表达His-吡嗪酰胺酶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结果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pncA基因并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pET28a-pnc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后经诱导产生了分子质量单位约20ku的表达产物,并得到纯化的带His标签的目的蛋白。结论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pncA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了His-吡嗪酰胺酶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吡嗪酰胺耐药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在结核病诊断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PCR检测技术,对55例正常人,35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146例肺结核病人作对照,用抗酸染色法以及分枝杆菌培养法作对比分析,检测结果为PCR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和培养法,特异性为97.8%,敏感世为80%。由于其方法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为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实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健康人53 名?肺结核70 例及非结核肺部疾患30 例,采用痰涂片?培养?结明试验?酶联免疫法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涂片?培养?酶联免疫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于50 % ,其次为聚合酶链反应法,结明试验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98.1 % 及64.2 % ?结论 结明试验具有特异性高?简便?快速等特点,是结核病诊断的一种有力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特征。 方法 依据《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的抽样规则,抽取河南省36个点代表,共涉及18个地市的36个县,实检49 091名,均进行X线摄片检查,共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或)X线胸片异常者2877例,收集此部分人群的痰标本,对痰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菌株鉴定,以及一、二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的耐药试验。 结果 在2877例可疑肺结核患者中发现痰涂片阳性者35例,涂阳率1.22%;分离培养的2875例中获得45株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1.57%,其中北京基因型菌株占91.11%(41/45),非北京基因型占8.89%(4/45)。肺结核患者任一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8.89%(13/45)、6.67%(3/45)。 结论 河南省结核分枝杆菌以北京基因型为主,仍为耐药结核病的高负担地区,需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来控制结核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河南省2001年结核病耐药水平,评价1996—2001年耐药趋势,为结核病控制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30个监测点,各监测点连续入选43个新涂阳病人,同时纳入其间的复治涂阳病例。痰涂片镜检采用Ziehl-Neelsen法,培养用L-J培养基。对培养阳性的菌株用TCH和PNB进行菌型鉴定。对四种抗结核药物:INH,RFP,EMB和SM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总耐药率、初始耐药率及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35.3%,29.8%和60.8%;总MDR率、初始MDR率和获得性MDR率分别为:12.9%,7.8%和36.6%。2001年河南省总耐药率、初始耐药率及总MDR率、初始MDR率较之1996年有所下降,但获得性耐药率及获得性MDR率变化不明显。结论河南省结核病耐药率仍处于全国5个监测省份之首和全球前几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提示河南省需采取得力措施落实DOTS策略。  相似文献   
7.
8.
河南省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河南省结核分支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样本的获得采用全省范围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构建以IS6110 RFLP DNA指纹方法和以DR为基础的Spoligotyp ing DNA指纹方法;采用Gel compare 4.1软件对DNA指纹图谱进行聚类(c luster)分析。结果共获得186株可进行IS6110 RFLP DNA指纹分析的结核分支杆菌;其中59.14%(110/186)用Spoligotyp ing DNA指纹方法鉴定为“北京基因型”菌株。结论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支杆菌在河南省呈较高水平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PCR在结核病诊断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在结核病诊断上的应用研究闫国蕊杨建华祖燕叶德普PCR检测技术自1989年被列入结核病诊断以来尚有不同的认识,为此我们在研究方法学的基础上来确认PCR在结核病诊断上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对象为正常健康人55例;非结核性肺病患者35例(其中肺炎13...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五项实验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对实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健康人53名、肺结核70例及非结核肺部疾患30例,采用痰涂片、培养、结明试验、酶联免疫法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涂片、培养、酶联免疫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于50%,其次为聚合酶链反应法,结明试验特异性与敏感性为98.1%及64.2%。结论 结明试验具有特异性高、简便、快速等特点,是结核病诊断的一种有力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