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5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性Q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QRS波群的初始向量背离某个心电图导联的探查电极时,可记录到Q波。根据Q波振幅的大小分别用大写的"Q"和小写的"q"来表示。正常Q波的标准是: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限<30ms。病理性Q波或异常Q波是指:心电图某些  相似文献   
2.
在一部分二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中,如同时合并有逸搏或逸搏心律时,则会因逸搏的干扰而导致本应下传的P波不能下传心室,在心电图上出现连续的P波未下传,表现为酷似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在出现的逸搏心律中,如果是分别起源于左右心室的双源性室性逸搏,则两种逸搏在频率相近的情形下由于融合的差异,其QRS波形态改变可出现伪正常化,继而呈现由窄逐渐增宽、酷似束支内文氏现象的规律。本文报道这样的一例病例。  相似文献   
3.
4.
针对传统心电图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学生们普遍有“坐飞机”的感觉,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近年来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心电图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涵盖了文字、图像、形态、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一个心电图图库,增加学生的阅图量,使学生们有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对抽象的心电图理论知识,利用动画效果或制作成动态模式图,进行形象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像兼备,信息量大,可以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与影像学、病理解剖学以及心血管介入图像结合。通过以上三种创新方法进行心电图教学,收到了在传统教学中难以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以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重度受损为主并伴有神经与体液激素改变的严重病症.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6.
局灶性梗死周围阻滞与复杂室性早搏的关系罗昭林钟杭美何作云宋永康梗死周围阻滞在心肌梗死(MI)时并不少见,对这些患者作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发现其复杂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很高,本文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所选48例接受过A...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血压负荷(BPL)与心肌缺血(MI)和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EH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分为MI组(40例)和无MI组(50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3组的血压(BP)、血压负荷(BPL)与MI和VA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伴有MI的患者中,除白天SBP、SBPL、DBPL和24hDBPL外,其余各项BP指标明显高于无MI组(P<0.01);②伴有MI的患者24h血压呈"非杓型"变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MI的患者(P<0.01).③EH患者24小时室早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5),而EH患者中MI组室早总发生率和LownⅢ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明显高于MI组和对照组(P<0.01~0.005).结论EH是MI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伴有MI的EH患者中更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MI)时伴室性心动过速的19例病人(I组)与无室速的46例病人(Ⅱ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组每天MI总阵次和总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I组全程持续性MI高于Ⅱ组(P〈0.05);I组中伴室速发作的MI持续时间、最大ST段压低幅度高于无室速的MI(P均〈0.01);I组心室晚电位阳性及3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Ⅱ组(P均〈0.01)。提示冠心病患者MI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6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0.78~0.86s,频率70~77次/min.Ⅱa的P(5、10)Ⅱb的P_(2、4、6)、Ⅱc的P_(2、6、8)和V_5的P_(2、4、6)提前出现,形态畸形,偶联间期不等,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时,其代偿间歇由短到长,随后出现短阵心动过速,其P波融合在T波中,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前几次P-P间期基本规则,频率130次/min,最后1、2次P-P间期明显长于前几次心动过速时规则的P-P间期,而又明显短于窦性P-P间期,心动过速均为自行终止,终止后无代偿间歇.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部分呈二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伴窦房逆传文氏现象形成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讨论 窦房结与结周区有类似于房室交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