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凉血通瘀颗粒中芍药苷、丹皮酚、芦荟大黄素、α-细辛醚、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7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8 min,15% A,体积流量0.8 mL/min;18~20 min,15%~42% A,体积流量0.8 mL/min;20~54 min,42% A,体积流量0.8 mL/min;54~56 min,42%~70% A,体积流量1.0 mL/min;56~80 min,70%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 ℃。结果 7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5%~105%。结论 本法准确、灵敏、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凉血通瘀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儿香桂贴的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质谱识别鉴定,为小儿香桂贴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小儿香桂贴的制剂工艺制备10批次制剂进行液质联用检测分析。流动相乙腈(A)-0.01%甲酸水溶液(B):0 min→10 min,A 5%→20%;10 min→15 min,A 20%→32%;15 min→30 min,A 32%→68%;30 min→40 min,A 68%→38%;40 min→42 min,A 38%→32%;42 min→70 min,A 32%。柱温30 ℃,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10批小儿香桂贴特征图谱中有26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0.999。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相似度高,共有峰中识别鉴定的9个特征峰可适用于小儿香桂贴的质量标准制定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呋喃西林滑石粉中呋喃西林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74nm处测定制剂中呋喃西林的含量。结果:在6.464~9.696mg/L范围内,呋喃西林在波长374nm处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0.8%, Rsd为0.57%。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呋喃西林滑石粉的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4.
医疗机构制剂,特别是作为“独家秘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特色产物,同时又是医疗机构相互竞争的重要手段。虽然医疗机构制剂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是药物研究所以及制药企业无可比拟的,但是,多年来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标准一直未达到理想水平。众所周知,药品的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制剂发挥疗效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人们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日益重视,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监管日趋严格的形势下,医疗机构更加应该重视自身产品的质量。该文结合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以“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为指导,建立符合医疗机构特点的医疗机构制剂,特别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以期提高制剂质量标准,改善制剂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最终为完善、统一和规范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盐杜仲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盐杜仲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测定盐杜仲饮片水分、总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对薄层色谱法及HPLC色谱法进行研究。结果:得到不同产地13批次盐杜仲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同时确定了薄层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结论:制定了盐杜仲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塞脉微丸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通塞脉微丸复方大鼠给药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方法 建立通塞脉微丸及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血清的HPLC色谱分析方法;比较全方制剂、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黄芪和石斛各单方制剂分别给药后所得的血清样品,分析口服通塞脉微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结果 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从血清中发现了15种入血成分,其中10种成分为复方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绿原酸、阿魏酸、甘草素和肉桂酸为已知确定结构的化合物,另外5种成分分别来源于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和石斛,其具体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检测分析;1种为复方给药后新产生的代谢物质;3种为给药后产生的未知化合物.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是通塞脉微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复方效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凉血通瘀颗粒中芍药苷、丹皮酚、芦荟大黄素、α-细辛醚、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7种成分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8 min,15%A,体积流量0.8 mL/min;18~20 min,15%~42%A,体积流量0.8 mL/min;20~54 min,42%A,体积流量0.8 mL/min;54~56 min,42%~70%A,体积流量1.0 mL/min;56~80 min,70%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 7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5%~105%。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凉血通瘀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通塞脉微丸复方大鼠给药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方法 建立通塞脉微丸及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血清的HPLC色谱分析方法;比较全方制剂、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黄芪和石斛各单方制剂分别给药后所得的血清样品,分析口服通塞脉微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结果 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从血清中发现了15种入血成分,其中10种成分为复方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绿原酸、阿魏酸、甘草素和肉桂酸为已知确定结构的化合物,另外5种成分分别来源于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和石斛,其具体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检测分析;1种为复方给药后新产生的代谢物质;3种为给药后产生的未知化合物。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是通塞脉微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复方效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摘要]儿科制剂缺乏是全球性问题。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补充形式在儿科临床运用了十几年,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极具应用价值。本文立足于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回顾了这些年中药配方颗粒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讨论其在儿科中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尚存的问题,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在儿科中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浸膏粉体吸湿及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慧臻  狄留庆  汪晶  吕志阳  付廷明  王令充 《中成药》2011,33(11):1960-1964
中药浸膏粉体通常吸湿性强,对中药制剂的成型影响较大,是长期困扰中药药剂生产的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结合研究工作实践,分析中药浸膏粉体吸湿的过程与吸湿机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改善中药浸膏粉体吸湿性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