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宁夏食品及病例来源沙门菌耐药情况、流行优势血清型及PFGE型别。方法对2014-2020年各类食品及临床病例中分离培养的18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肠炎沙门菌在食品及病例中均为优势血清型,病例来源分离76株,占49.35%(76/154),食品来源分离18株,占52.94%(18/34),总构成比为50%(94/188)。188株不同来源沙门菌有182株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176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耐2~4种抗生素101株(55.49%),耐5~8种抗生素52株(28.57%),耐9~12种抗生素23株(6.59%)。将所有分离株经Xbal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93条PFGE带型,相似度为42.1%~97.1%,优势带型为NXSM0065型,其次为NXSM0074和NXSM0069,共41株,占所有分离株的21.81%。结论宁夏地区沙门菌流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病例及食品来源分离株耐药状况普遍较为严重,不同来源,同一血清型PFGE带型同源性较高,且与耐药谱未体现出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特征。方法按照《全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监测方案》对宁夏2008-2013年采集的各类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将分离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采集各类样本9 643份,检出17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总检出率1.79%;各年度和各样本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型O∶3和O∶9均携带ail和ystA基因,全部从猪和腹泻病人样本中检出;血清型O∶5、O∶8和未分型菌株均没有携带ail和ystA基因,在猪、牛、羊、鸡和狗样本中都有检出。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宁夏分布较为广泛,猪是主要宿主,流行的致病性血清型以O∶3为主,O∶9为辅,且在我区的分布没有时间、地域上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宁夏地区福氏4c志贺菌(S.F4c)毒力基因的流行模式、分子分型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本地区S.F4c志贺菌防控提供资料。方法应用PCR方法对34株S.F4c志贺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志贺肠毒素2基因(sen)、志贺肠毒素1基因(set1A)以及侵袭相关位点基因(invasion associated locus,ial)进行检测;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参考美国CDC的PulseNet实验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型,使用BioNumerics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4株S.F4c型志贺菌ipaH、sen、set1A和ial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100%、94.11%、94.11%、88.24%;所有菌株均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其中氨苄西林(AMP)、四环素(TE)、奈啶酸(NA)、阿莫西林(AML)的耐药率最高,达到100%,其次是复方新诺明(SXT),耐药率为90.62%,对庆大霉素(CN)、头孢噻肟(CTX)、利福平(RD)完全敏感;34株S.F4c菌株分为9个带型,其中NX0001型11株,为宁夏省的优势带型,占32.35%,其次是NX0005、NX0003型,分别为8株(23.53%)和7(20.59%)株。结论 S.F4c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该菌株目前已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产生较高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严重;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肺炎病例病原谱构成,为肺炎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300例住院肺炎病例肺泡灌洗液样本,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百日咳鲍特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A组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共19种病原体。结果 300份肺泡灌洗液标本检出阳性病例123份,总阳性率41%,病毒感染以冠状病毒、鼻病毒、博卡病毒和腺病毒为主,细菌感染以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各年度病原谱有较大差异,2019年感染病原以肺炎支原体、博卡病毒、冠状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2020年感染病原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鼻病毒为主。各年龄组中,细菌感染均高于病毒感染。混合感染病例中,以细菌和病毒合并感染和细菌间混合感染为主,占97.0%以上。结论 该医院肺炎病例感染以细菌为主、病毒为辅,5岁以下婴幼儿和5~15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严重,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情况,为食源性LM污染的预防控制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6~2012年设立5个监测点(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进行采样,共监测样本4492份,6大类食品。按照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粒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进行样品中菌株的分离鉴定。结果从4492份样品中共分离出 LM 40株,总检出率为0.89%,2006年检出率最高,为3.42%,2012年检出率最低,为0.31%,各年度食品中LM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71,P=0.000)。生肉阳性率最高(2.71%),其次为熟肉制品(1.94%)、动物水产品(1.54%)和速冻米面制品(0.73%),各类食品LM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07,P=0.000)。从病原菌检出率看,银川市食品LM污染情况较严重,其他依次为中卫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各地区LM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4,P=0.000)。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LM污染,应针对LM污染严重的生肉类、熟肉制品及水产品进行重点监督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并掌握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进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气单胞菌等8种细菌病原和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4种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 524份腹泻患者样本,总阳性率47.14%,病毒感染高于细菌。2岁以下儿童在各年龄组中阳性率最高,达到53.80%;青铜峡市在各市(区)中阳性率最高,达到76.12%,不同地区、年龄组感染病原均以杯状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以病毒为主,细菌为辅,杯状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较为严重,应加强重点地区及人群的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减少其对健康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