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抗原表达规律和免疫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设门方法的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膜表面及胞浆内分化抗原。结果15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可分为4类:未分化型占0.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9-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5%,急性混合型白血病5.1%。108例儿童ALL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90.7%,T淋巴细胞白血病占9.3%,CD10、CD19、CD20在B—ALL中表达较高,阳性率分别为83.5%、98.9%、21.6%。CD13、CD33、CD117、胞浆内MPO在AML各亚型中有较高的表达率,阳性率分别为94.8%、94.8%、67.6%、86.5%,AML—M3患者CD34及HLADR呈低表达,均明显低于其他髓系白血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分型技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骨髓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MB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M患者MBD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MBD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BD分级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73例患者中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53例(72.6%);(2)73例患者根据X线片检查进行MBD分级:0级10例(13.7%),1级2例(2.7%),2级7例(9.6%),3级24例(32.9%),4级30例(41.1%).(3)MBD 2 ~ 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高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0 ~ 1级患者(P值均< 0.05),而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高钙血症发生率高于2 ~ 3级患者(P值均< 0.05).不同类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gG型以及轻链型出现溶骨性病变的患者要多于IgA型(P值均< 0.05).(4)不同MBD分级患者诱导治疗反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骨骼疼痛及溶骨性损害在我国MM患者中的发生率高,利用影像学进行MBD分级显示发生溶骨性损害(2 ~ 4级)的患者中反应MM肿瘤负荷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多种指标明显高于未发生溶骨性损害的患者(0 ~ 1级),同时类型为IgG或轻链型的患者容易出现溶骨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郭文坚  金洁 《浙江医学》2007,29(12):1340-1342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复发、难治仍困惑着血液学家,是骨髓瘤不能根治的主要原因。骨髓瘤的耐药机制仍不甚清楚,多药耐药(MDR)、多种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6、TN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均与骨髓瘤细胞的耐药产生有关,骨髓微环境也参与耐药的产生。此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10及TGF-β1血清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比和血清IL-10、TGF-β1血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升血小板胶囊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检测的广泛开展,其在AML的诊断和分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已有研究探讨免疫表型与化疗疗效及其临床预后间的关系,但结果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笔者对细胞遗传学正常的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表型对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文版SF-36 v2量表评价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生命质量的适用性。方法 于2013年1-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年龄≥18周岁、精神正常、能够自我表达的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86例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和SF-36 v2量表调查。通过集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折半信度、结构效度和判别效度评定SF-36 v2量表评价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生命质量的适用性。结果 共发放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患者SF-36 v2量表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活力(VT)、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得分转换分分别为:(83.2±16.3)、(34.6±8.4)、(61.5±25.0)、(48.8±31.3)、(59.0±29.7)、(63.7±18.8)、(58.8±16.6)、(61.4±15.0)分;地板效应分别为:1.2%、1.2%、1.2%、7.0%、4.7%、2.3%、1.2%、1.2%;天花板效应分别为:38.4%、1.2%、1.2%、17.4%、10.5%、7.0%、1.2%、2.3%。条目集合效度除GH1(总的来说,你认为你的健康状况是)相关性为0.280,其余34个条目均达到标准,总成功率为97.1%;BP、RE、SF维度的区分效度成功率达到100.0%,GH维度较低,为51.4%,总成功率为84.1%。8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4~0.939,折半信度为0.732~0.947。SF-36 v2量表通过主成分分析,产生了两大领域,分别代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共解释66.61%的总方差。年龄与生理健康呈负相关(rs=-0.389,P=0.003),自评健康状况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均呈正相关(rs=0.294、0.367,P=0.010、0.013)。结论 SF-36 v2量表作为SF-36 v1修订版,问题和答案布局更合理,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降低,评价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生命质量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细胞膜上CD55和CD59缺陷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CD55-PE及CD59-FITC标记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进行检测。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3例PNH患者、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12例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 anemia,IDA)患者与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NH患者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较AA、MDS、IDA及健康体检者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贫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膜上CD55和CD59缺陷,是临床鉴别诊断PNH与AA、IDA、MDS可靠而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笔者认为共患病因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并发症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共患病积分系统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共患病因素,以判断其与化疗严重并发症的关系,同时比较哪种积分系统更适合用于判断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2014年期间66例年龄≥40岁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查尔森共患病积分(CCI)或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共患病积分(HCT-CI)评估患者的共患病因素,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以及Spearman方法来判断关联性,同时在多因素分析中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判断相对危险度。 结果 共患病高积分组[(CCI≥4,29例)或(HCT-CI≥3,22例)]中的患者出现化疗后严重感染的风险高于共患病低积分组[(CCI<4,10例)或(HCT-CI<3,17例)]中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共患病积分与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关联。多因素分析提示,高CCI积分(≥4)仍是化疗后出现严重感染的高危因素(OR=4.385,95%CI:1.134~16.924,P<0.05),高HCT-CI积分(≥3)却与化疗后出现严重感染不具有相关性,而在HCT-CI组中年龄≥60岁是化疗后出现严重感染的高危因素(OR=4.597,95%CI:1.002~21.146,P<0.05)。 结论 高CCI或HCT-CI积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能容易在化疗后出现严重的感染,多因素分析提示,CCI积分系统更适合用于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共患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革兰阳性菌监测结果,指导预防和治疗感染的相关方案,以改善医疗质量及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5月医院收治的214例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对其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14例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共114例占53.27%;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93株占43.46%,革兰阴性菌104株占48.60%,真菌17株占7.94%;人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8.0%及90.91%,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43.40%,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最高,分别为36.84%及83.33%。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感染率较高,而且部分感染病原菌有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郭文坚  金洁 《浙江医学》2010,32(7):1046-1049,1053
目的 观察单用雷公藤内酯醇(TPL)及联合硼替佐米(PS-341)对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PL、PS-341对L428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予Annexin V和PI双染色,周期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同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S-341、TPL对L428细胞Bcl-2、Bax和Caspase-3、9及PAR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TPL可明显抑制L428细胞增殖,且生长抑制率与药物作用浓度呈正相关,以PS-341(80 ng/m1)联合TPL5~500 ng/ml处理L428细胞24h时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TPL的作用;PI的DNA染色及AnnexinV-PI双标记法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与TPL作用浓度呈正相关;TPL作用L428细胞后,随浓度的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调,而Bax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3、Caspase-9和PARP蛋白均可出现明显的剪切带.结论 (1)TPL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和改变Bcl-2家族抗凋亡因子和促凋亡因子的蛋白表达比例,诱导L428细胞凋亡;(2)PS-341能增强TPL诱导L428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