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河南省临床诊断的 1 5例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的系列胸片和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例胸部X线病灶初始形态为斑片状 1 1例 (73.3% ) ,大片状 4例 (2 6 .7% ) ;双侧 9例 (6 0 .0 % ) ,单侧 6例 (4 0 .0 % ) ,均为中、下肺野 (1 0 0 % )。动态观察发现病变进展快 ,病变发展到高峰期时间为 4~ 1 4d , x±s(7.7± 3.2 )d ,双侧 1 3例 (86 .7% ) ,单侧 2例 (1 3.3% ) ,两肺叶及两肺叶以上病变者 1 4例 (93.3% )。病变开始吸收时间为 6~ 2 1d , x±s(1 1 .3± 4 .1 )d ;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 8~ 2 6d , x±s(1 6 .4± 5 .0 )d。1 5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 1 8~ 4 2d , x±s(31 .9± 7.9)d。 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特点为急性双侧或单侧多叶炎性浸润阴影 ,以中、下野常见 ,进展迅速 ,及时复查胸部X线对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消毒隔离与SARS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对预防和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针对我省医疗机构在SARS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知识培训,提高全省医务人员认知水平,规范消毒隔离程序,实施科学防范措施,强化管理、层层把关以确保措施落到实处.结果实现了全省医务人员无感染、SARS疫情无扩散、无输出病例、患者无死亡"4个零"的突破,取得了SARS防治的阶段性胜利.结论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SARS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遏制的.  相似文献   
3.
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癌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晚期往往累及胸腔引起胸腔积液,我科近一年来用白细胞介素—2(简称IL—2)胸内注射治疗肺癌癌性胸水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0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0~70岁,平均50.5岁。腺癌7例,鳞癌3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均伴有胸腔积液。治疗前均接受过其它抗肿瘤治疗,疗效差。按照通用的KPS评分标准,5例70分,4例50分,1例40人。治  相似文献   
4.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diopathicinterstitialpneumonia ,IIP)是局限于肺部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纤维性间质肺炎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年来人们对该病的组织学类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94年Katzenstein和Fiorelli正式提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on specificinterstitialpneumonia ,NSIP) ,经过许多学者们的研讨 ,NSIP已从一个笼统概念分化成为一个独特的IIP ,NSIP预后良好 ,可以获得缓解和治疗。我院自 2 0 0 2年 4月至今有 14例双肺弥漫性病变经局麻小切口开胸肺活检 ,其中 3例经病理证实为NSIP ,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 ,女 ,5 4…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临床特点 ,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2 0 0 3年 4月至 2 0 0 3年 6月河南省收治的 1 5例SARS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男 :女为 1 :1 .5 ,年龄 2 0~ 5 3岁 , x±s(34.4± 9.9)岁。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 1 1例 (73.3% )。潜伏期 4~ 1 0d , x±s(6 .6± 1 .7)d。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 1 5例 (1 0 0 % ) ,乏力 1 3例 (87.6 % ) ,咳嗽 1 2例 (80 % ) ,呼吸困难 1 0例 (6 6 .7% ) ,畏寒或寒颤 5例 (33.3% ) ,咳痰 3例 (2 0 % )。体征包括 :呼吸增快 7例 (4 6 .7% ) ,紫绀 4例 (2 6 .7% )。WBC >1 0 .0× 1 0 9L-1 2例 (1 3.3% ) ,(4 .0~ 1 0 .0 )× 1 0 9L-1 1 1例 (73.4 % ) ,<4 .0× 1 0 9L-12例 (1 3.3% ) ,淋巴细胞计数≤ 1 .0× 1 0 9L-1 9例 (6 0 % ) ,(1 .0~ 2 .0 )× 1 0 9L-1 3例 (2 0 % ) ,>2 .0× 1 0 9L-1 3例(2 0 % )。首次胸部X线片示病变累及双侧肺叶 9例 (6 0 % )、单侧多叶 6例 (4 0 % ) ,病变发展到高峰时间 4~ 1 4d , x±s(7.7± 3.2 )d、病变开始吸收时间 6~ 2 1d , x±s(1 1 .3± 4 .1 )d、病变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 8~ 2 6d , x±s(1 6 .4± 5 .0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20例IPF患者,用霉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IMP-9和-TIMP-1的水平,同时行肺高分辨率CT(HRCT)及肺功能检查。健康非吸烟的自愿献血者20名,作为血清对照组。以胸痛为自觉症状在我院自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及BALF检查,经体验及x线检查证实为健康者15名,作为BALF对照组。结果 IPF患者BALF及血清MMP-9水平为(205±20)和(180±26)ng/L,对照组为(192±18)和(176±15)ng/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F组BALF及血清中TIMP-1水平(515±91)、(158±26)ng/L高于对照组(225±28)、(96±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组BALF及血清中MMP-9/TIMP-1比值(0.43±0.16,1.6±0.22)低于对照组(1.26±0.22,2.92±0.38)。HRCT、肺功能评分及BALF中上述指标与MMP-9无明显相关性,与TIMP-1呈正相关,与MMP-9/TIMP-1比值呈负相关。结论 IPF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生与TIMP-1水平升高及MMP-9/TIMP-1比值降低对细胞外基质降解的抑制有关,后者可能意义更大;患者肺影像学及肺功能变化可能也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为一种纤维蛋白溶解的激活物,对脓胸的纤维蛋白物可较好地溶解。我们应用尿激酶经闭式引流管注入胸腔治疗脓胸,效果满意。现将12例脓胸病人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12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在16岁~68岁之间,平均48岁,男8例,女4例。12例均经B超证实为多分隔包裹性积液,均给予胸腔插管  相似文献   
8.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oluble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sTNFR)是肿瘤坏死因子特异性受体 (TNFR)脱落下来的胞外区活性片段 ,包括sTNFR Ⅰ和sTNFR Ⅱ。sTNFR通过与TNFR竞争结合肿瘤坏死因子 (TNF)而抑制其生物学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和血清中sTNFR及TNF的浓度 ,探讨其间的相关性。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癌性组 :癌性胸腔积液患者 36例 ,男 2 6例 ,女10 ,平均年龄 49 7岁。感染组 :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 42例 ,男 31例 ,女 11例 ,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45例≥65岁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服用至病情进展(PD)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45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PR)13例(28.89%)、稳定(SD)15例(33.33%)、疾病进展(PD )17例(37.78%).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2.2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9个月,1年生存率为31.11%.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大部分为Ⅰ、Ⅱ级.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明确,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可以应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达稳定期时再次进行血清PCT水平测定及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作为自身对照。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标准,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20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35例)。结果①55例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有25例(45.5%)痰培养出PPM,其中20例痰中PPM浓度≥107CFU/ml。稳定期时有9例患者的病原菌仍存留[3.8×106(1.6×106,2.2×107)CFU/m1],但细菌浓度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8.2×107(4.8×107,7.9×108)CFU/ml,Z=-2.566,P=0.006]。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PCT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