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驱血点状剥脱在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26条静脉曲张肢体分为应用驱血点状剥脱组(驱血组,122条肢体)及不用驱血点状剥脱组(常规组,104条肢体),前者将肢体驱血后于大腿上部扎止血带后再行手术,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点状抽剥术;后者不用驱血,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小腿近踝部切口交通静脉结扎术,术后两组常规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肿胀情况、皮下血肿发生情况、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结果:驱血组手术时间(38±13min)、术中出血量(38±11ml)及皮肤感觉障碍例数(6例)与常规组(63±26min、226±21ml、16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驱血带和止血带在下肢浅静脉手术中可创造"无血手术野",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点状剥脱大大减少了创伤面积降低了皮肤感觉障碍并发症的发生。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驱血点状剥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便、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扩张症1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对16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如下:乳头溢液42例(25.9%),乳房肿块67例(41.2%),急性脓肿14例(8.6%),慢性瘘管39例(24.1%),术前误诊为乳癌15例(9.2%)。结论:结合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注意点,术中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可靠方法,彻底切除或切开病变的乳腺导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技术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6例(48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的患者,患肢溃疡面平均为(3±1.5)cm2(1 ~7 cm2),均为内踝处溃疡.术中于腹股沟小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后,经大隐静脉远侧断端或经皮穿刺患肢内踝处大隐静脉,置入4F造影导管,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选择性硬化闭塞大隐静脉及交通静脉,术后患肢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结果 在DSA引导下48条患肢均成功注入泡沫硬化剂,每条患肢平均注入6.5 ml(3.5~8.5 ml)泡沫硬化剂,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当日患者能下床活动.两周后,38条患肢(79.1%)下肢溃疡创面愈合,8条患肢(16.7%)溃疡创面明显缩小,2条患肢(4.16%)创面未扩大.6 ~12个月后随访:45条患肢(93.8%)曲张静脉及溃疡消失,3条患肢(6.25%)溃疡复发.结论 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男性发病率高的原因 ,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 ,检测 2 3例手术病人肝内胆管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和 6例正常肝内胆管细胞的胞浆及胞核的雄性激素受体 (AR)含量。胞浆及胞核AR受体浓度分别为正常肝 0 .2 0~ 5 .3 0fmol/mg蛋白、1.91~ 6.5 0fmol/mg蛋白 ,肝内胆管癌为 5 .12~ 2 7.62fmol/mg蛋白和 10 .73~47 18fmol/mg蛋白 ,癌旁组织为 3 .18~ 14 .98fmol/mg蛋白和 5 .15~ 3 6.3 2fmol/mg蛋白。胞核和胞浆AR的平均浓度为癌瘤 >癌旁组织 >正常肝胆管组织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肝内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AR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酗酒、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甲胎蛋白、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基础肝胆病变均无直接关系。提示我国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肝内胆管癌表达AR可能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5.
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静电纺丝 (electrospinning,ELSP) 技术构建具有纳米结构的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 (nano-biomimetic-tissue engineered blood vessel,NBTEBV). 方法 6 月龄新西兰雄性家兔 30 只,体重 2.15~3.10 kg.制备兔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 体外培养育种管型模具采用多排喷头ELSP混纺兔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VSMC)悬液及仿 ECM (mimic ECM,MECM) 溶液构建 NBTEBV. NBTEBV 用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MTT 检测静置 24 h和动态培养7 d后NBTEBV 上 VECNSMC 的成活和增殖能力,行 HE 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及最大抗张力检测. 结果 动态培养第7天的 NBTEBV 长 57 mm,外径 4 mm,壁厚 0.4 mm,色乳白,质地均匀,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静置孵育 24 h MTT 检测血管上成活细胞相对数为 3.5×105/mg,动态培养7 d 后为 8.9×106/mg.扫描电镜及 HE染色观察示NBTEBV与天然血管有相似的纳米结构及组织学特点;电镜结构呈现由100 nm 支架纤维构成的孔径约600 nm的网状结构;HE 染色示VEC 和 VSMC分层构建成血管状.动态培养第7天组织工程血管最大静水压为950 mmHg,拟生理血压下(110/70 mmHg) 管径顺应变化率 3.0%;20 mm × 5 mm 组织片最大抗张强度为 18.5 MPa. 结论 利用 ELSP技术可以将VSMC 和 MECM的支架材料同步构建成具有与天然血管相似纳米结构的组织工程血管.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探讨其临床特征,提出临床诊疗改进措施。方法: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31例中,行同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切除术10例,行同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部分切除15例,全甲状腺切除术3例,甲状腺近全切除2例,甲状腺双侧腺叶次全切1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3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例。结果:(1)病理检查结果:癌结节长径均〈10 mm,其中乳头状癌30例,滤泡状癌1例。单发癌结节27例,多发癌结节4例;伴颈部区域淋巴结转移4例。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变15例,其中伴甲状腺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病灶位于甲状腺左叶11例,右叶16例,双侧2例,峡部2例。T1N0M027例, T1N1aM03例, T1N1bM01例。(2)随访结果:随访10~69个月,平均随访37.5月。随访死于与甲状腺癌无关疾病1例;14个月发现残余甲状腺内结节1例,二次手术恢复良好。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余27例患者均处于无病生存。结论: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较好,患者大多获得长期存活,进行及时的临床干预以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至2003年5月治疗148例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的临床经过。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0.68%),吻合口狭窄2例(1.4%),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扩大了保肛手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及相应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皮足背静脉造影明确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再针对复发原因行对应的治疗。结果静脉曲张复发的原因为大隐静脉的残留28例(48.3%)、小隐静脉曲张3例(5.2%)、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15例(25.9%)、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8例(13.8%)、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例(1.7%)、布加综合征2例(3.4%)、K-T综合征1例(1.7%)。根据复发的原因行相应的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复发率为3.4%,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从术前的10.4±2.6降低到术后的3.6±1.4(P0.001),静脉疾病生活质量评分从术前的35.0±4.7降低到术后的9.8±2.8(P0.001)。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复发原因各异,治疗方法是消除下肢静脉高压的病因,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从压力治疗的类型、评估监测、病人的依从性3方面对压力治疗在下肢静脉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应规范压力治疗,以提高下肢静脉溃疡的治愈率,为临床压力治疗及护理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