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芪参益气滴丸减轻巴马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其对心肌蛋白激酶B(AKT) 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 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20只健康广西巴马猪(巴马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每组10只(n=10)。两组巴马猪正常喂食外,模型组予100 ml纯净水灌胃,芪参益气滴丸组予芪参益气滴丸+100 ml纯净水灌胃,3次/d,持续2个月。结扎巴马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的区域的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正常区、边缘区、梗死区内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①芪参益气滴丸组CK、CK-MB、cTnT值均小于模型组(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组巴马猪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组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可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减轻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含量,进而缓解心肌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激活心肌组织总体p-AKT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其结构是以其3'端和5'端间以共价键形式相连接而形成的一种circRNA。其因结构稳定、分布广泛、组织表达具有特异性和时序性而备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研究表明circRN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可能作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本文就circRNA形成的途径、功能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相关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Gal-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分别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用WPS软件进行相关系数的转换及Fisher’Z的转换和反转换,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用Stata14.0软件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纳入14篇研究,共1 5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Gal-3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summary Fisher’Z=0.79,同质性优(I2=12%,P<0.01),有统计学意义,转换结果得出summary r为0.66。[结论]Gal-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清Gal-3升高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是心血管领域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既存在西医的疾病特征,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实验手段在模型动物身上复制中医"证"以出现中医的症候特点,是中医药研究的有效工具.本文就冠心病心肌缺血已构建的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评...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当前重建冠脉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微血管功能障碍或阻塞,导致冠脉血供异常而出现再灌注后冠脉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近年来心血管磁共振对冠脉微血管病变的准确评估及防治对改善临床预后的独特优势得到显现和重视,其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准确性得到临床肯定。本文阐述心脏磁共振(CMR)在PCI术后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估和应用价值,以期探讨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精准化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中,冠心病作为最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微小核糖核酸(miRNA)调节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调控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可涉及调控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且特殊的miRNA表达及特定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冠心病预测及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以及治疗的潜在靶点。冠心病归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研究表明,miRNA的及DNA甲基化的变化可以作为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且中医中药通过干预miRNA及DNA甲基化的相关靶点对冠心病起到防治作用。通过对miRNA及DNA甲基化参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检测,二者的相互调控以及中医药干预治疗等进行阐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导致国民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狭窄或心肌梗死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细胞损伤坏死及凋亡,导致心肌纤维化,影响心脏功能及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和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对于维持心脏正常形态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发现Hippo通路在心肌细胞修复及再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文通过对Hioop信号通路各因子在心肌细胞修复及再生中所发挥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KATP通道开放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A:H9C2细胞组,B:H9C2细胞+H2O2模型组,C:H9C2细胞+H2O2模型+芪参益气组,D:H9C2细胞+H2O2模型+芪参益气+PI3K/AKT信号通路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血管内超声技术探讨痰瘀毒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为急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且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患者,将其分为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瘀毒互结证。结果 共纳入患者168例,其中痰阻心脉证43例、气滞血瘀证38例、痰瘀互结证42例和瘀毒互结证45例。瘀毒内蕴组斑块的斑块负荷、脂质池面积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大(P<0.05),痰阻心脉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最大厚度、平均血管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最小(P<0.05),气滞血瘀组斑块纤维帽厚度最大且其脂质池占斑块面积比最小(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瘀毒内蕴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多以斑块负荷高、脂质池面积大、脂质池面积占斑块面积比多及纤维帽薄为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miRNA表达可以调控相关基因及蛋白,减少心肌细胞损伤,进而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然而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近期研究发现,mitoKATP通道的开放可以调节线粒体自噬,且miRNA-DNA甲基化的启动在诱导细胞自噬发生方面发挥了调控作用.笔者团队前期研究发现,中药复方芪参益气滴丸通过介导mitoK...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