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邝树均  吴日蓉 《医药导报》2004,23(11):0829-0830
目的:探讨中药保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保肾汤,每天1剂,水煎内服。对照组给予尿毒清,每次1包,tid;甲状腺素片20 mg,bid。两组用药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和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患者TT3、TT4、血尿素氮(BUN)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患者TT3、TT4水平上升平稳、持久。统计结果:治疗组36例治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24例,治愈10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保肾汤有改善肾功能,调节TT3、TT4水平的作用,使用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优于单用甲状腺素片,还有调节机体代谢,调节内分泌,促进甲状腺素分泌的功能,该制剂不良反应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邝树均 《医药导报》2005,24(9):774-77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早期DN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包括给予福辛普利钠10mg.d-1,po),治疗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40mg。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9个月的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治疗组UAER和Scr下降比对照组明显,起效更快(早3个月);治疗组CRP明显下降(均P<0.05或P<0.01),而对照组CRP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氟伐他汀因降低CRP的抗炎效应而减轻微量清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该作用不依赖其降血脂效应。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5年来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诊断和替代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67例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治疗追踪。结果原发性的主要病因是结核(26.87%)、恶性肿瘤治疗后(16.42%)、自身免疫疾病(4.48%),继发病因主要是各种原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37.31%)、席汉氏综合征(14.93%)。两者共有表现为精神差、食欲减退、容易疲乏、体重减轻、低血压、贫血、低钠血症、低血糖。原发性者伴色素沉着,高钾血症;继发性者则皮肤颜色变浅,常有伴有甲状腺和性腺激素水平低的表现,无高钾血症。正规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者占22.39%,部分正规替代治疗者占34.33%,不正规替代治疗者占43.28%。结论近年来结核、恶性肿瘤治疗后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成为最主要导致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原因,替代治疗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开平三埠城区中青年DM及IGT患病率情况。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对开平三埠城区1056位中青年人(年龄30~39)进行糖尿病患者情况调查。结果开平三埠城区中青年人DM及IGT患病率分别为2.65%、7.67%。结论 DM及IGT发病率与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发病趋势正逐步年轻化。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70/30(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强化降血糖的疗效。方法比较使用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和使用门冬胰岛素(AspaR)每天3次餐前注射及诺和灵N睡前1次注射(每天4次注射)强化降血糖治疗4周,观察临床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达标率、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和血脂代谢变化。结果使用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组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的达标率是77.2%,每天4次注射组,达标率是75.1%,两种方法均可以使胰岛B功能有所恢复,第一种方法的空腹c-肽和胰岛素的分泌分别提高18.2%和20.1%,与第二种方法相仿,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分别下降17.14%和25.37%,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使用BIAsp30每天3次注射可以达到强化降血糖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间接改善血脂紊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强化降血糖方法。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用阿魏酸钠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 91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组行常规治疗(n=28),缬沙坦组为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n=31),联合组为常规治疗加缬沙坦与阿魏酸钠治疗(n=32);疗程1个月,并监测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缬沙坦组及联合组尿陡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联合组与缬沙坦组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联用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尿白蛋白,防止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开平三埠城区中老年人DM及IGT患病率情况。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对开平三埠城区2 520个中老年人进行糖尿病患者情况调查。结果开平三埠城区中老年人DM及IGT患病率分别为7.82%,15.39%,明显高于广东省流行病学报道。结论DM及IGT发病率与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8&#183;78%,年龄越大、甲亢病程越长,肝损害发生率越高;肝损害症状多数轻微(64&#183;40%);肝功能损害以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为主(61&#183;02%)。结论甲亢易合并肝损害,肝损害的程度与年龄、病程及病情有关,应尽早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邝树均 《人民军医》2011,(6):514-515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急慢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嘌呤饮食、饮酒等饮食结构的改变,使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同时,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多变的特点极易造成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