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科治疗胸腺瘤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于1993年5月到1994年3月收治胸腺癌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性贫血2例。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临床资料倒一:男,38岁。胸闷、头晕半年,全身乏力2月。查体:面色苍白,精神差,双睑结膜苍白。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血红细胞3.18×1012/L,网织红细胞0.1%。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不良,偶见有核细细胞.成熟红细胞大致正常,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X线胸片:右前纵隔4×4×5cm3阴影。诊断为胸腺癌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于1993年5月在全麻下经前正中切口行胸腺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术后24天…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高,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常见.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我们为7例成人巨大型PDA患者实施了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封堵术,现总结临床经验如下. 资料和方法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 ~ 42岁,平均(26.4±2.0)岁;体质量47~56 kg,平均(53.0±2.1)kg.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项目检查确诊为巨大型PDA,直径19 ~26 mm,平均(23.4±2.0) mm.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2音亢进,6例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中度2例,重度5例;肺动脉与主动脉血流量比率(QP/QS)<1.3者5例,>1.5者2例;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0% ~93%者5例,94% ~96%者2例;心胸比率(C/T) >0.6者5例;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紫绀、杵状指、动脉血氧饱和度低及红细胞> 18 g/L)者2例.64排CTA示PDA直径22 ~ 28 mm,平均25.3 mm.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母亲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病的关系,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CHD患儿331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生活在同一环境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331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危险因素的探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期感冒(OR=32.660,95%CI:2.843~376.319)、孕期使用抗生素(OR=14.645,95%CI:1.152~55.074)、母亲孕期被动吸烟(OR=5.288,95%CI:1.076~25.995)、父亲饮酒(OR=9.903,95%CI:2.860~34.293)、患者胎次(OR=3.834,95%CI:1.923~7.644)为CHD的高危因素,可增加胎儿患CHD的风险,母亲孕期接受健康宣教为保护因素(OR=0.002,95%CI:0.000~0.028)。结论高原地区CHD的发病与围孕期危险因素的暴露存在相关性,积极开展健康宣教,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区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NO)在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先心病患者分为四组:无肺动脉高压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度肺动脉高压组、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相应设对照组.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NO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CHD并肺动脉高压(PH)组血清NO浓度(23.8...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青海省6个州和海东地区3个县4~18岁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共计对288 066名少年儿童按初筛、复筛、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定三级筛选方法.分析不同海拔、不同民族CHD患病率及病种分布,探讨性别间及各年龄段间CHD变化及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 查出CHD 1633例,总患病率为5.66‰.不同海拔(2000m~、3000m~、4000m~)患病率分别为4.89‰、5.71‰、8.74‰.不同海拔之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6,P<0.001),趋势分析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总患病率明显增加(χ~2=41.826,P<0.001).女性总患病率(6.95‰)明显高于男性(4.54‰),χ~2=73.79,P<0.001.海拔2000m~地区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7,P>0.05).随海拔升高女性CHD的患病率高于男性,3000 m~(χ~2=84.733,P<0.001)、4000 m~(χ~2=16.313,P<0.001).海拔2000m~地区各年龄段间CH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8,P<0.001),但患病率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χ~2=3.424,P>0.05).海拔3000m~、4000m~地区CH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30,P<0.001;χ~2=26.894,P<0.001).各民族间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56,P<0.001),其中蒙古族7.55‰、藏族6.40‰、汉族5.32‰、土族5.23‰、回族4.89‰、撒拉族2.22‰.CHD构成比以房间隔缺损(ASD)为主(37.42%),其次为动脉导管未闭(PDA)(28.47%)和室间隔缺损(VSD)(26.01%).但海拔不同其构成比又有不同,海拔2000 m~、3000 m~以ASD为首位,分别占37.80%、37.67%,4000 m~PDA占首位(46.36%).结论 青海省4~7岁少年儿童CHD患病率、病种分布、性别间及各年龄段间变化与海拔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报告了102例动态心电图监护结果。对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诊断、预后判定等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评价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5例,男130例,女155例,年龄10个月~43岁.体重(8~65)kg.全组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216例;上腔型12例;下腔型18例,混合型39例.均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直接连续缝合56例,补片缝合229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8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强心、升压药物用量少,无手术死亡,无低心排、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结论: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术,对心肌保护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藏族与汉族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心脏功能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方法:将72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PDA-SPH患者分为藏族组(34例)和汉族组(3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测定mPAP、平均主动脉压(M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容积,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术后,两组mPAP、左室容积、LVEF均较术前下降,且藏族组mPAP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MAP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原地区PDA多合并SPH,积极行封堵治疗纠正畸形可有效缓解PAH,改善心脏功能,藏族即刻疗效优于汉族患者,可能与世居藏族的遗传优势及高原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