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两类。作为外科急症,其来势凶猛,如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自1993年2月-1995年10月,我们用7.5%高渗盐水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22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并探讨右旋柠烯乳剂 (D limonene)对人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人胃癌BGC 82 3细胞株经反复传代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 4 0只荷瘤裸小鼠随机分成 4组 ,移植后第 5d开始分别用生理盐水灌胃、5 氟尿嘧啶 (5 FU)腹腔注射、D limonene灌胃、D limonene灌胃 +5 FU腹腔注射共 7周。第 8周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瘤重并计算抑瘤率 ,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AI)、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变化 ,光镜与电镜观察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观察荷瘤鼠腹膜、肝、其他脏器肿瘤转移及腹水情况。 结果 D limonene组、联用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胃癌的原位肿瘤瘤重与抑瘤率、AI、MVD、VEGF下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腹膜、肝转移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结论 D limonene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抑制了体内胃癌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状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对术前及术后1、2、3、4周胃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以及IgG、IgA进行检测,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病人术前CD3 、CD4 、CD4 /CD8 之值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1周CD3 、CD4 、CD8 、NK细胞活性均降低,切除组术后2周开始CD3 、CD4 、CD4 /CD8 之值及NK细胞活性出现攀升,术后3周之水平已超过术前,术后4周基本接近正常;而未切除组则无明显变化。胃癌病人术前IgG、I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为高,术后1周尤甚(P<0.01),切除组在术后2周开始下降,3周后基本正常;未切除组则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胃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手术切除原发癌瘤,尽管部分患者未能达到根治目的,也能使荷瘤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得到缓解。术后1周内所表现的细胞免疫功能几近衰竭,可能造成癌瘤的扩散和转移,强调手术前后应对病人的免疫状态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背景:突触是神经元间进行信号传递的重要结构,它的破坏和丢失对神经系统的功能将产生重大影响。突触功能障碍及缺失是发生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早期的病理过程,是AD疾病过程中的重要神经病理改变之一,并且是与认知功能下降最为密切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对内质网应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N-糖链抑制剂衣霉素(tunicamycin,Tm)刺激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euro2a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为干预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和凋亡促进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BP homologousprotein,CHOP)的mRNA表达;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试验观察Tm、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刺激Neuro2a细胞后的LDH泄漏率。结果:各浓度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预处理组GRP78及CHOP mRNA表达与Tm(5μg/ml)组相比,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可以抑制Tm诱导内质网应激时GRP78及CHOP mRNA的表达。各浓度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预处理组与Tm组相比,LDH泄漏率明显下降(P<0.05),因此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可以降低Tm和STS刺激后的LDH泄漏率。结论:滋补脾阴方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6.
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小光  史树毅 《铁道医学》1999,27(4):227-229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状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对术前及术后1、2、3、4周胃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以及IgG、IgA进行检测,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胃癌病人术前CD3、CD4^+、CD4^+/CD8^+之值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1周CD3^+、CD4^+、CD8^+、NNK细胞活性与均降低,切除组术后2周开始CD3^+  相似文献   
7.
附睾腺癌1例     
患者,53岁,1985年3月9日入院.4个月前无诱因感下腰部坠胀,随即发现右阴囊有一肿物,逐渐增大,并疼痛。呈阵发性胀瘤伴腰部酸痛、食欲下降.曾在当地医院以“附睾结核”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情况:右侧腹股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死亡高峰主要是坏死的胰腺组织引起的继发感染,其主要源于SAP时肠黏膜屏障破坏引起的细菌易位~([1]),营养支持是减少SAP细菌易位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对大鼠SAP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其对空肠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黄附子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9只)、ANP组(21只)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20只).经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且酸钠1 ml/kg体重建立ANP模型,同时行空肠造瘘.治疗组于制模后0.5 h经空肠造瘘管注入大黄附子汤2 ml,隔4、8 h再注入2 ml;其他两组注入等容积生理盐水.术后24 h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淀粉酶、内毒素、D-乳酸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取胰腺、小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测定肠上皮损伤指数,观察小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血淀粉酶、内毒素、D-乳酸含量及DAO活性分别为(152±32)U/L、(6.95±2.10)pg/L、(3.96±1.08)μg/ml和(14.26±2.67)μg/ml,ANP组分别为(1549±93)U/L、(40.48±3.41)pg/L、(12.34±1.23)μg/ml和(80.28±3.54)μg/ml,治疗组分别为(655±49)U/L、(19.55±2.50)pg/L、(6.75±1.36)μg/ml和(20.69±7.53)μg/ml,ANP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而治疗组较ANP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ANP组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分别为(389.44±29.87)μm、(16.52±3.73)μm,显著低于治疗组的(501.95±45.38)μm、(27.82±5.17)μm,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的(658.72±57.49)μm和(35.49±6.43)μm;而肠上皮损伤指数为3.72±0.65,显著高于治疗组的2.12±0.37和假手术组的0.85±0.24.同时,大黄附子汤治疗后小肠黏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亦均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 大黄附子汤可明显减轻ANP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智能化计算机模拟教学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两种教学方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大连大学医学院200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班和2班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25名学生为对照组,2班24名学生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掌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心肺脑复苏章节的急诊教学,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结合智能化计算机模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等主客观评价方法共同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学生比较,实验组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PBL结合智能化计算机模拟教学方法满意度高于LBL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无论是理论测试还是操作技能考核,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PBL结合智能化计算机模拟教学比LBL教学更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进团体协作精神,并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急诊医学思维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了急诊医学的教学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ning (PBL)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simulation teaching and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in course of 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Methods Using 49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2006, five-year clinical medicine in Medical School of Dalian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and class 1 (n=25) for control group, class 2(n=24) for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tud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aught by traditional LBL teaching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aught by PBL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computer simulations teaching method.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ory examination skills and operating skills together.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group, th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ble to question actively and participate in discussions, spoken enthusiastically, and active atmosphere. The results of students'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at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for PBL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were better than LBL teaching method. Test scores, either in theory or skills assessment test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BL teaching method, PBL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can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of the knowledge, enhance team spirit and bring up ability to 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al think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mergency medicine grea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