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基于紫苏叶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与质量评价应用,以精准、有效地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方法以确定具有调节血脂活性的紫苏叶饮片作为饮片基准,以有效特征指标性成分作为质量表征基准点,采用HPLC-PDA法建立有效基准特征图谱,并以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信息作为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的标尺,同时对其准确性进行佐证。结果以野黄芩苷为基准点(保留时间:30.342 min;饮片含量:0.573 4%;检测溶液浓度:0.057 34 g/L),表征紫苏叶有效饮片基准(S1)特征图谱质量信息:14个特征峰保留时间、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咖啡酸、木犀草素-7-氧-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氧-二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苷、迷迭香酸、齐墩果酸)含量、相对含量及含量换算系数,其涵盖了酚酸类、黄酮类及三萜类药学架构主要化学类型。同时以野黄芩苷对照品模拟基准点(保留时间:29.759 min;检测溶液浓度:0.057 3 g/L)表征质量信息,二者相吻合佐证了检测方法可行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4批待评价紫苏叶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4个特征峰,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换算含量与实测含量相吻合;以有效基准质量表征信息为标尺评价14批紫苏叶饮片质量,综合得出编号S8、S7、S12、S9、S13饮片优良度居前。结论建立的基于紫苏叶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可简易、准确、整体地表征紫苏叶饮片质量;构建的紫苏叶质量评价模式可有效、精准地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沙棘酚类特征成分含量测定及其酚类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应用关联分析评价模式,以有效、精准地评价沙棘药材质量。方法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液相色谱法(HPLC-PDA)对11批沙棘药材中的酚类特征成分(原儿茶酸、鞣花酸、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进行含量测定,建立沙棘酚类特征图谱,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梳理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1批沙棘药材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成分原儿茶酸、鞣花酸、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及酚酸类(以原儿茶酸表征)、黄酮类(以水仙苷表征)的含量和峰面积分别对11批沙棘药材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药材对11批沙棘药材质与量的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原儿茶酸、鞣花酸、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等特征成分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以批号7为基准药材,在沙棘酚类特征图谱中共含有18个特征峰,其中酚酸类成分特征峰3个,黄酮类成分特征峰15个,11批药材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8个特征峰。采用质量表征关联分析与评价模式,得出批号8、7、10、4、5、11、1特征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批号6、2、3、1、11与基准药材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11、8、6、7优良度居前。结论建立的沙棘酚类特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构建的沙棘酚类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用于分析沙棘药材质量与应用有效性,可有效精准地评价沙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山楂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与评价模式,有效、精准地评价山楂饮片质量。方法运用所建立的HPLC-PDA法表征山楂药物体系特征图谱质量,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数量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1批山楂饮片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指标性成分金丝桃苷、表儿茶素、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及黄酮类(以金丝桃苷、表儿茶素表征)、酚酸类(以原儿茶酸和绿原酸表征)的含量对11批山楂饮片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饮片将11批山楂饮片质与量的表征结果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以批号1的样品为基准饮片,山楂饮片特征图谱中共含有特征峰13个,其中黄酮类成分特征峰7个,酚酸类特征峰6个,11批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3个特征峰。批号5、10、8、2、6样品特征指标性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批号6、4、3、7、8、2样品与基准饮片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5、10、8、2、7、3样品良度居前。结论对11批山楂饮片进行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所评价建立的基于药物体系的山楂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关注了山楂饮片质量整体关联性与应用有效性,能有效、精准地评价山楂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油茶枯饼抗血栓药效的最佳药物制备物形式,为筛选油茶枯饼相关抗血栓药物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HPLC-PDA分析法测定油茶枯饼制备物中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含量相对比值、相对量以及出膏率,结合其抗血栓药效作用,对油茶枯饼各药物制备物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3种油茶枯饼制备物的抗血栓作用强弱顺序为:富集物>醇提物>水提物。与醇提物与水提物相比,油茶枯饼富集物的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更高,出膏率更低,给药量更小,抗血栓作用更强。结论:通过分析有效成分的含量、比例等指标,对药物体系组成的进行质量分析可知,药效的显著提高得益于制备物中各药效指标成分含量的提高及配比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决明子药材特征图谱及其特征指标性成分质量表征关联分析与评价模式,以有效、精准地评价决明子药材质量。方法采用所建立的HPLC-PDA法检测决明子药物体系构架的特征图谱,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梳理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1批决明子药材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和萘骈吡喃酮类、蒽醌类的含量对11批决明子药材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药材将11批决明子药材质与量的表征结果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以批号10决明子为基准药材,决明子药材特征图谱中共含有12个特征峰,11批药材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2个特征峰;批号5、11、8、1、2指标成分含量总体较高,批号5、11、2、9、7与基准药材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5、11、8、1、2、9、7优良度居前。结论所建立的决明子药材中酚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所构建的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可用于分析决明子药材质量整体性与应用有效性,为决明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可靠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百合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及其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以有效、精准地评价百合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PDA法对16批百合药材中的酚酸类指标性成分(阿魏酸)和皂苷类指标性成分(薯蓣皂苷)进行含量测定,建立百合特征图谱,同时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梳理及其所属化学类型对16批百合药材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指标性成分阿魏酸、薯蓣皂苷及酚酸类(以阿魏酸为表征)、皂苷类(以薯蓣皂苷为表征)的含量和峰面积分别对16批百合药材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药材将16批百合药材质与量的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以批号16为基准药材,整体得出:批号10、16、8、4、7、9指标性成分总体含量较高,批号9、4、8、3、14、10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0、16、8、4、7、9、3、14优良度居前。结论所建立的百合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方便,构建的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可用于分析百合药材质量与应用有效性,为今后精准地评价百合质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稀土储量十分丰富,占世界稀土资源总储备量的80%.随着稀土在工业、农业和医药卫生等领域应用的日益扩展,稀土元素正广泛进入环境,并通过食物链等进入人体.尽管人体本身含有微量的稀土,但由于其具有蓄积性,人体长期摄入稀土后的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有研究表明,稀土在动物体内脏器和组织间呈不均匀的分布,在睾丸中残留量较高,对睾酮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使精子畸形率增高.但迄今人们关于稀土对睾丸组织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很少.本研究通过观察亚慢性染毒硝酸钐后小鼠睾丸结构的改变、主要器官的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及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旨在为进一步揭示稀土元素对雄性生殖性腺的毒性作用及稀土农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花葵药材中7种核苷类成分(尿嘧啶、胞苷、尿苷、腺嘌呤、鸟苷、腺苷、2’-脱氧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对金花葵药材进行质量关联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HPLC-光电二级管阵列(PDA)法测定金花葵药材中7种核苷类成分,基于7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及指标性成分加和含量对11批金花葵进行质量表征,并对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7种核苷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方法学测定要求,并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11批金花葵药材中7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以批号1为基准药材,批号2、6、9、10、4各指标成分总体含量高于基准药材,批号6、9、8、4、3、11与基准药材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2、6、9、4优良度居前。结论所建立的金花葵药材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能分析金花葵质量整体关联性与应用有效性,为金花葵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砂仁酚类特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及酚类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应用此方法和评价模式,有效精准地评价砂仁质量。方法:采用HPLC-PDA法同时测定砂仁饮片中5个特征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香草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苷)的含量,并建立砂仁饮片酚类特征图谱,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数量及其所属化学类型对11批砂仁饮片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指标性成分及黄酮类(以儿茶素表征)成分的含量和峰面积分别对11批砂仁饮片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参比饮片将11批砂仁饮片质与量的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测定的5个特征指标性成分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均符合定量测定要求;综合基于特征性成分、类型成分的含量、相对含量、峰面积及相对峰面积的质量表征,以批号5的样品为基准,批号11、1、4、2、8、10的总体含量高,批号8、6、7、10、4、3的关联性最高,整体得出:11、1、4、2、8、10、6、7等批号的饮片质量较好。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砂仁饮片特征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构建的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可用于分析砂仁质量整体性与应用有效性,为砂仁饮片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可靠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