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之首,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对可疑患者进行筛检是早期诊断的保证。免疫学检测在肺癌早期筛检和诊断方面较其它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点。起初用单株肺癌单克隆抗体对患者进行检测,特异性虽高,但灵敏度很差,不利于筛检患者。我们采用混合多株肺癌单克隆抗体金标免疫斑点法对一定人群进行测定,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肺癌的筛检和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回临床分组l.l.l患者组1994年8月~1997年4月门诊或住院已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共67例。男49例,女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道治疗冲洗器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60例留置尿管患者,分别采用尿道冲洗器及常规保留尿管,观察3d、10d、20d,进行尿常规、尿沉渣及尿道外口细菌培养。结果尿道冲洗器与常规保留导尿两组镜下RBC、WBC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插管后的感觉,常规留置导尿管组患者(80%)有轻度或重度不适,有2例因明显不适、疼痛,插管当天患者自行拔管,3例因明显肉眼血尿停止或更换导尿管。尿道治疗冲洗器组患者无肉眼血尿以及不适主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道冲洗器使用方便,尿路感染及尿道外口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3.
良、恶性腹水三项指标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赵跃青,刘艳华,孟宪镛,魏群,肖明兵在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中,腹水总胆固醇(Tch)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临床价值已得到公认。而腹水α_1-抗胰蛋白酶(AAT)的活性改变国内文献报道不多。我们对89例良、恶性腹...  相似文献   
4.
5.
腹水诊断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概述腹水诊断若干最新进展:①腹水诊断的确立;②渗、漏出液的鉴别;③腹水病因的诊断。着重在第三部分,叙述一些新的指标和手段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结核性腹水和恶性腹水诊断上的应用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双腔右心室 (D -CRV)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临床诊断困难 ,我院 1992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DFI)诊断 11例 ,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1例中 ,男 5例 ,女 6例。年龄 5~ 38岁 ,平均 14.5岁。 9例有不同程度心慌、胸闷、气短 ,反复呼吸道感染 6例 ,轻度紫绀和杵状指 (趾 ) 4例。胸骨左缘第 2~ 4肋间均可闻及 3~ 4/ 6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P2 减低 6例。应用HP— 10 0 0型及AU - 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5MHz。患者左侧卧位 ,先行常规切面观察测量 ,若右…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前部分患者可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或并发感染,近年动物实验发现,心肌梗死前频繁发生的心肌缺血、感染内毒素等可诱发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就心肌梗死前缺血预适应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2年10月—1998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3例,男57例,平均年龄(59.0±13.5)岁,女26例,平均(68.3±11.9)岁,入院后均常规行抗凝、抗血小板、部分病例行周围静脉溶栓。根据心肌梗死发病前有无心肌缺血发作,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平均…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内窥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使内窥镜检查结果图片化,为临床医生和病人提供直观确切的图像资料。方法:开发、设计和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内窥镜检查获取的图像进行捕获、优化处理、存储及打印,集标准化的报告书写、文档管理、精美的图文报告于一体。结果:通过对360例病人不同内窥镜检查结果的实际临床应用,图片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8%。结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内窥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获得的图像质量优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切实直观的图像资料,便于病人的会诊、转诊及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可靠的图像资料,价格低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变及预后。方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被分成糖尿病组(DM\|AMI,n=21)、和非糖尿病组(NDM\|AMI,n=33)。在梗死后4周和6个月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DM\|AMI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38.10%,梗死后4周的LVEF(43.5±5.1)%,明显低于NDN\|AMI组的66.67%、(47.4±6.8)%(P均<0.05);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38.01%、23.81%,梗死后4周的LVDd58.9±7.34mm,住院病死率23.81%,分别明显高于NDN\|AMI组的9.09%、6.06%(P<0.01),53.6±8.37mm(P<0.05),3.03%(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左心功能及临床预后较不合并DM的AMI者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