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髓外复发的18F-FDG PET/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例AL髓外复发患者的PET/CT,观察髓外受累的器官或组织类型、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骨髓FDG摄取,比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差异。结果 16例ALL累及45个髓外器官或组织,14例AML累及29个髓外器官或组织;前者髓外病灶的平均SUVmax为7.38±4.46,高于后者的4.87±2.66(t=3.022,P=0.003)。ALL患者累及淋巴结及软组织的病例数均为10例,平均SUVmax分别为6.38±3.55和10.12±5.48;AML患者累及淋巴结及软组织的病例数均为6例,平均SUVmax分别为4.82±1.43和6.60±4.58(P均>0.05)。5例ALL髓内复发者骨髓均为多灶性摄取,5例AML髓内复发者3例为弥漫性摄取,2例为多灶性摄取。结论 AL髓外复发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ALL及AML的常见髓外复发部位均为淋巴结和软组织;ALL复发病灶FDG代谢活性较高;骨髓多灶性摄取对髓内复发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部、胸腔交界区域肿瘤,因其区域血管神经密集,手术危险性高,难度大,该区域肿瘤常常涉及头颈外科、胸外科、骨科、血管外科等多个学科,手术有其特殊性、复杂性[1]。其对术后护理要求较高,护理难度较大,不仅包括颈部伤口及管路的护理,还包括部分胸外科疾病的护理技术,如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体位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因此术后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我科收治了一位右侧颈胸交界处的神经鞘瘤的患者,现将该病例的护理过程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率,评价99Tcm-MDP SPECT/CT显像中的骨显像与胸部CT对肺转移的检出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78例骨肉瘤患者使用SPECT/CT行全身骨显像的同时获得胸部CT,以诊断有无肺转移发生。通过回顾性分析,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对照,计算肺转移的发生率;评价骨显像和胸部CT对肺转移的检出效能;分析转移灶钙化对骨显像检出率的影响;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在有肺转移与无肺转移者之间、转移灶有钙化与无钙化者之间以及转移灶骨显像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78例患者肺转移的发生率为24.2%;骨显像与胸部CT对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44.2%和100%;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9.6%;骨显像对有钙化转移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钙化转移灶(χ2=8.4,P<0.01);患者血清ALP水平与肺转移的发生相关,但与病灶内有无钙化以及病灶是否在骨显像中呈阳性无关。结论骨肉瘤患者肺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使用SPECT/CT同时行全身骨显像和胸部CT检查对其检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血清ALP升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显像特征,评价其用于与转移性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5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骨显像资料,提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并通过对5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随机抽取的10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阅片试验,评价骨显像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肿瘤骨转移鉴别诊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诊断效能。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在骨显像上常表现为多发病灶,其特征性影像表现为与骨骼走形相垂直的点状或短条状浓聚,横行于椎体的线样浓聚,或位于骶骨的“H”形浓聚,这些病灶无膨胀性生长或沿骨骼走形分布特点。依据上述影像特征与肿瘤骨转移进行鉴别,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2%、97.0%和96.7%;且阅片者之间(kappa值:0.80~0.89)及阅片者自身(kappa值:0.82~0.86)的判断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在骨显像中,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仅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也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赵赟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28-4928
目的探讨枢椎齿状突骨折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的配合要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8例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行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结果 8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手术均成功,平均时间为1.5~2 h,住院时间为5~10 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前路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内固定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无一例患者发现危险,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中手术配合技巧的效果评价。方法: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手术配合。结果:首例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手术效果满意,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无菌技术与医生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峰值血流速度(STA-PSV)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病因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未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患者301例,其中Grave病(GD)患者241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60例,比较两组患者STA-PSV、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相关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STA-PSV的相关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TA-PSV对GD的鉴别能力。结果GD组STA-PSV明显高于AIT组[61.00(41.00,86.50)cm/s比34.50(25.25,46.00)cm/s,P<0.001],ROC曲线分析,AUC为0.790(95%CI 0.734~0.845,P<0.001),当STA-PSV切点值≥49.5 cm/s时,诊断GD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83.3%。在所有甲状腺毒症患者中,以STA-PSV(对数转换后)为因变量,以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RAb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A-PSV与FT4(β=0.371,95%CI 0.005~0.010,P<0.001)和TRAb(β=0.138,95%CI 0.001~0.014,P=0.035)独立相关。结论STA-PSV对GD和AIT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且与甲状腺素水平和TRAb相关。  相似文献   
8.
核医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学习方法与其他影像学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让住院医师直接参与日常工作中的接诊、图像采集、书写报告和集体阅片的全过程,提高其对核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充分利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使其认识到核医学的价值和各种影像学的特点;通过小讲课,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规范化的考核制度,保证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赟赟 《全科护理》2012,10(27):2588-2588
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因各种原因引起膝关节病变致顽固性疼痛,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我院于2010年7月开展了首例在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女,58岁,因左膝疼痛活动受限约1年,遂于我院骨科就诊,X线片示:左膝严重退行性改变,诊断为:左膝骨性关节  相似文献   
10.
赵赟赟 《医疗装备》2014,(8):102-105
护士长: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