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近年来国外有报告用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有效,国内尚末见这方面的治疗报告,为此我们随机选择了32名躁狂症患者,分别用丙戊酸钠和碳酸锂治疗,以观察对比之疗效。  相似文献   
2.
对56例神经阻滞剂所致静坐不能男性精神分裂病患,年龄17~56岁(平均35.6±14.1)岁,用氯硝西泮和普萘洛尔(心得安)进行双盲对照治疗。氯硝西泮4~12mg/d,普萘洛尔30~90mg/d,疗程10天。采用修改的Simpson锥体外系副作用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以普萘洛尔为对照药,结果表明氯硝西泮与普萘洛尔相似,但氯硝西泮的抗焦虑作用却明显优于普萘洛尔,而且在治疗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在抗击SARS战斗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量表,对115名参加抗击SARS战斗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所有被调查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下降。2.心理障碍以焦虑和抑郁障碍为主。3.一线工作人员在SARS病房工作中与工作后焦虑和抑郁障碍发生率不同,工作结束2周后焦虑情绪基本缓解,部分人抑郁缓解不明显。4.一线工作人员与二线工作人员焦虑发生率无差异,但抑郁发病率差异显著。5.消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的频繁使用、职业、工作时间与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恐怖等症状相关。结论 参与SARS救治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在SARS隔离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尤其需要心理支持,对他们进行应对方式的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救治后的河北省解锁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疗效及社会功能状况。方法以符合入组标准的84例解锁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疗效,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估疾病的严重度,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评定社会功能状况。结果共78例患者完成了量表评估。目前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量表及CGI-S评分均较解锁时低(t=7.145,6.421,8.215,8.676,9.080;P<0.05);以PANSS的减分率评定,目前显著进步8例(10.3%),进步35例(44.9%),无效35例(44.9%)。目前WHO-DASⅡ总分及各分量表均较解锁时低(P<0.05),主要以轻度精神残疾(61.5%)为主。结论解锁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回访,目前临床疗效肯定,社会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促进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治疗的规范化、合理化,特别是为提高基层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河北省39家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门诊或住院双相障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21份,回收有效问卷519份,有效回收率为99.6%。397例(76.5%)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分别为丙戊酸钠、碳酸锂和丙戊酸镁;455例(87.7%)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排前5位的分别为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和阿立哌唑;89例(17.1%)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3.0%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154例(29.7%)患者接受苯二氮类药物治疗,47例(9.1%)患者辅以抗胆碱药物治疗,27例(5.2%)患者辅以β受体阻滞药治疗。双相障碍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428例(82.5%)患者联合2种以上精神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且抗抑郁药使用以联合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为主。住院患者心境稳定剂的使用与门诊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戊酸钠的使用频率低于门诊患者,碳酸锂和丙戊酸镁的使用频率高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门诊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为主要的方式;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比例较高,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抗抑郁药的使用以联合用药为主;心境稳定剂在住院与门诊的选择有所不同,且抗抑郁药门诊使用比例较高。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总体符合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的推荐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6.
Thefamilyisthefirstschoolofchildrenandtheparentsaretheirfirstteachers.Theparentalrearingpatternaffects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inattackofpsychiatricsintheirchildren犤1犦.Thispapertriedtostudythecharacteristicsofparentalinschizophrenicswithbrilliantrecordsinordertoprovideanevidenceforpreventionandfamilytreatmentforthesepatients.1Subjectsandmethods1.1SubjectsThepatientsinthestudygroupwerefromthepa-tientsconsecutively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1993to1998.Theeligibilitycriteriain…  相似文献   
7.
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56例静坐不能用氯硝西泮和普萘洛尔(心得安)进行双盲对照治疗。氯硝西泮4~12mg/d,普萘洛尔30~90mg/d,疗程10天。结果表明氯硝西泮与普萘洛尔疗效相似,但氯硝西泮的抗焦虑作用明显优于普萘洛尔,而且在治疗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防御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正常人与消化性溃疡患者各100名,进行防御方式、简易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再将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药物组与合并心理干预组,在心理干预2个月前后分别进行量表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方面的分值分别为(1.62±0.43)分,(1.18±0.09)分,(1.37±0.36)分,(1.82±0.53)分,(1.35±0.59)分和(1.46±0.40)分,(1.14±0.03)分,(1.30±0.40)分,(1.89±0.45)分,(1.18±0.4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EPQ方面P、N因子分值分别为(5.73±2.43)分,(13.41±3.62)分和(4.55±3.25)分,(11.15±3.70)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消化性溃疡干预组与单用药物组在心理干预后,在成熟防御方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方面因子分别为(4.35±2.18)分,(1.91±0.55)分,(1.19±0.44)分和(4.23±3.01)分,(1.83±0.49)分,(1.14±0.5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卫生状况及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保定市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检出率及临床特征,为相关部门开展精神卫生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共658名,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医院用抑郁量表筛查,对量表筛查8分者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并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访谈检查中文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诊断。结果:MINI共诊断抑郁症患者81例,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抑郁症校正检出率为12.8%;抑郁症检出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是心内科15例(14.4%)、神经内科18例(14.3%)、肿瘤内科13例(14.1%)、消化及内分泌科12例(12.6%)和妇科7例(11.7%);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疗来源、婚姻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高于非抑郁症组(t=32.07,P0.001);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65,P0.001)。结论:保定市综合医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检出率偏高,综合医院抑郁症患者多伴发焦虑。  相似文献   
10.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卿  赵素银 《河北医药》2006,28(4):272-273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实验,纳入40例单相抑郁或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西酞普兰非固定剂量治疗8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西酞普兰平均剂量(15.6±2.8)mg/d,有效率72.5%(29/40),临床痊愈率47.5%(19/40),起效时间3~4周.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15%)、食欲减退或厌食(12.5%)、头昏(10%).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