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微手术夹闭结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近3年经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血栓塞治疗脉治疗结果。方法:统计近 科的颅内动脉患者25例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结果,其中前循环动脉瘤20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结果:25例患者中,手术夹闭13例,栓塞12例,人败改为手术夹闭者5全民2例,栓塞后偏瘫失语者2例。结论:颅仙动脉瘤治疗宜着选手术夹闭,栓塞可作为手术的补充,用于手术难以达到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位额颞骨瓣治疗单侧额颞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 以蝶骨嵴为中心行低位额颞骨瓣开颅,骨窗下端平齐前颅凹底,咬除蝶骨嵴中外1/3,前端尽可能接近中线,后端颞骨咬至颧弓,上端高约4~5cm即可,形成一个前中颅凹底充分显露的骨窗。直视下尽量清除已经挫烂失活的脑组织及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再根据脑挫裂伤的轻重,处理硬脑膜及骨瓣。结果 按GOS评分方法进行预后判断,64例患者中良好37例(57.81%),中残7例(10.93%),重残3例(4.68%),植物生存1例(1.56%),死亡14例(21.87%),其中GCS3~5分死亡10例(48%),6~8分死亡4例(12%)。结论 低位额颞骨瓣方法对于单侧额颞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冲性脑挫裂伤病情恶化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经会诊后转入的38例对冲性脑挫裂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脑挫裂伤患者中.37%出现迟发性血肿,63%原有的血肿扩大。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14例,总良好率73.7%.总死亡率10.5%。【结论】正确认识对冲性脑挫裂伤,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复查CT,尽早发现和治疗导致病情恶化的病因.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病的临床、病理、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本院近5年间收治的66例脑胶质瘤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力增高,并伴有反复发作智能与精神障碍、癫痫、偏瘫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病变弥散,并灰白质均受累,占位效应不明显。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在大脑半球灰白质中广泛增殖,主要在血管、神经元周围呈浸润性生长,不形成团块。病理学所见:镜下病变区可见多数星形胶质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细胞核有圆形、椭圆形,核染色较深,少见核分裂。其中58例患者行开颅切除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合可帮助诊断,但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6例脑胶质瘤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力增高,并伴有反复发作智能与精神障碍、癫痫、偏瘫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病变弥散,并灰白质均受累,占位效应明显。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在大脑半球灰白质中广泛增殖,主要在血管、神经元周围呈浸润性生长,形成团块。其中58例患者行开颅切除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认为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合可帮助诊断,但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腰穿持续引流术(Lumbar continuous drainage, LCD)在开颅脑动脉瘤(Aneurysms)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0例,在术前30min行腰穿置管,行翼点入路开颅夹闭动脉瘤,在磨除蝶骨嵴时,以10mL/h速度释放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避免手术显露过程因颅内压过高造成动脉瘤再次破裂,分离侧裂池时关闭引流,而在显露颈内动脉池时再次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利于显露夹闭脑动脉瘤瘤颈,术后持续引流脑脊液7d后拔管。结果 术后6个月3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生存29例,生存率96.6%,GOS评分:恢复良好20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死亡率3.3%。结论 腰穿持续引流术能控制性降低颅内压利于动脉瘤夹闭术中的显露和操作,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急性脑血管痉挛的程度,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比标准大骨瓣开颅(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后记录1、3、7 d腰穿置管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值、脑脊液细胞数、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transcranial doppler system)监测脑血管痉挛等指标,根据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3 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颅内压、脑脊液细胞数、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 d研究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侧裂池减压,术中对天幕裂孔疝患者行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术治疗急性重度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31例急性重度颅脑伤并侧裂区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后,在显微镜下将侧裂池蛛网膜切开,冲洗引流,敞开侧裂池充分减压,对术前天幕裂孔疝患者行天幕切开并复位。结果 12个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MRI+MRV检查:侧裂区水肿消退,侧裂区静脉回流畅顺。术后生存25例,生存率为80.6%,死亡6例,死亡率为19.4%;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侧裂池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能提高急性重度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对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损伤组,后者按损伤后不同观察时间点再分为3h、72h、7d组,每组各15只。采用Marmarou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脑损伤组大鼠致伤后按预定时间点断头处死,对照组开颅同损伤组,但不致伤,观察项目同损伤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伤后不同时间点伤灶脑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采用干湿重法测定伤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正常鼠脑组织未检测到VEGF的表达;脑损伤后3h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增加,72h达到高峰,7d后表达减少,与相同时间点对应组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VEGF可导致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在脑损伤后继发脑水肿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38例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存活33例,死亡5倒(13%),随访存活患者,按ADL评分:Ⅱ级10例(26%),Ⅲ级15例(39%),Ⅳ级5例(13%),Ⅴ级3例(8%)。结论对早期自发性脑出血量〉30ml并发脑疝患者应尽早行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于出血量〈30ml或形状不规则破入脑室应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24h后取小骨窗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