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围产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危害较大的常见病 ,易导致患儿死亡和幸存者严重的后遗症。其发病机制涉及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toryaminoacid ,EAA)的神经毒性、细胞凋亡等途径。谷氨酸 (glutamate ,Glu)是脑中含量最多、毒性最强的EAA ,与此病的众多发病环节具有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丁苯酞-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结构和性能。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合率、含量、溶解度、溶出度。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热重联用法,验证包合物结构的形成。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最佳包合比例。通过溶出试验考察形成包合物后丁苯酞溶出速率的变化。结果 丁苯酞与磺丁基-β-环糊精可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率为(56.70±1.5)%,平均含量为(5.02±1.6)%。结论 制备丁苯酞-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可以有效提高丁苯酞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致多器官系统损害.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多效性细胞凶子,属IL-6家族新成员,主要存在于心脏组织中,可在正常发育及成熟心脏中表达,在心肌细胞生存和生长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 ,研究HIBD时脑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 7日龄Wistar大鼠 5 6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 2 4、4 8、72h组和HIBD 2 4、4 8、72h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 ,制模前观察每只大鼠的夹尾左旋及翻身能力。各组于规定时刻断头处死 ,留取脑标本检测 :HE或阿新兰 (Alicanblue)染色观察脑形态学改变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电化学检测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脑谷氨酸 (glutamate ,Glu)含量 ;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ry ,FCM )检测脑同一区域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制模前各组大鼠行为检查均正常 ;制模后 1hHIBD各组 15只不能翻身 ,19只出现夹尾左旋 ,两者均有 11只。与同时刻假手术组比较 ,HIBD各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 ,树突减少或消失 ,脑软化灶形成 ,小胶质细胞增生 ,以 72h组最明显 ;HIBD 4 8h组Glu含量明显升高 ;HIBD各组凋亡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P均 <0 .0 5 )。结论缺氧缺血损伤了大鼠的运动中枢 ,缺氧缺血后 4 8h脑中Glu含量的短暂升高与脑组织病理损害、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提示脑中Glu含量的升高在HIB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降低脑中Glu含量是改善HIBD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4岁。于2006年7月28日第一次住院,主因间断双踝关节疼,皮肤紫癜1个月,无腹疼及便血。当时尿潜血( ),ESR 78 mm/h,类风湿因子( ),入院前2周胸片:右中下野片状阴影。自幼双瞳孔不等大。查体发现:P 128次/分,血压正常,双下肢散在出血性斑丘疹,左瞳孔椭圆形,长径6 mm,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浆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足月新生儿窒息组40例(轻度组22例、重度组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于生后24 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T-1水平,并检测肌钙蛋白1(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重度组及对照组于生后24 h内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le shortening fraction,FS). [结果] 窒息组新生儿血浆C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对照组(P均<0.01),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CTnI水平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对照组(P均<0.01),而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CT-1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轻度组CT-1水平与CTnI水平无明显相关性.重度组EF、F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T-1水平与EF、FS呈负相关. [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血浆CT-1水平明显升高;CT-1可能是诊断心肌损伤的更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s2O3对恶性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和对DNA结合抑制因子(Id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设对照组和用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不同时间处理Raji细胞的实验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并分析As2O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处理前后Id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MTT比色实验结果表明,AsO3各浓度组作用于Raji细胞24、48及72 h后抑制率为12.15%~92.17%,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实验组As2O3各浓度组作用于Raji细胞48 h后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对照组未见凋亡峰或仅有低平的凋亡峰;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As2O3各浓度组作用于Raji细胞48 h后,As2O3可阻滞Raji细胞于G0/G1期,且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阻滞作用增强,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随药物浓度增加,Raji细胞中Id4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结论:As2O3体外对Raji淋巴瘤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s2O3能诱导Raji细胞凋亡,且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同时S及G2/M期细胞比例减少.随着As2O3浓度增加Id4基因出现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恶性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抗肿瘤的非COX-2依赖性途径之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Raji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塞来昔布对Raji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凋亡及Survivin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法检测Raji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塞来昔布对Raji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在12.5-150 μmol/L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出典型的凋亡峰,凋亡率(9.20&#177;0.19)%-(44.63&#177;1.34)%;塞来昔布使Raji细胞G0/G1期细胞数增多,S和G2/M期细胞数减少,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呈量效依赖关系;塞来昔布下调Raji细胞中Survivin蛋白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论 塞来昔布抑制Raji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下调Survivin表达有关,这可能是其抗肿瘤的非COX-2依赖性途径之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兰索拉唑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包合物。差示扫描量热、红外光谱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兰索拉唑与SBE-β-CD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了包合物。相溶解度法研究表明,兰索拉唑的表观溶解度随SBE-β-CD浓度及p H值的增加而增大。包合物在p H 6.8介质中5 min时溶出率为93%,显著高于原药及其与SBE-β-CD的物理混合物(0.04%和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并观察上述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43例AL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前、化疗后、缓解及复发时骨髓,提取单个核细胞,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内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期还以32例非AL患儿骨髓作对照研究.结果 无论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还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前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缓解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缓解和复发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较多,TNFα和TGFβ1的表达较少,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所产生的病理变化有关.在治疗儿童AL时,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可作为病情转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