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 sST2)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associated myocarditis, ICIA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随访的ICIAM患者1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随访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sST2水平、影像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15)和死亡组(n=4),采用ROC曲线分析sST2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治疗期间sST2峰值浓度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50(91.60, 410.60) ng/mL vs 54.65(18.20, 97.40) ng/mL,P=0.014],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ST2峰值浓度与患者生存负相关(r=-0.683,P=0.010)。ROC分析显示,sST2为87.5 ng/mL时,AUC为0.967,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100.0%。结论:sST2可较好地预测ICIAM患者预后,为患者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大鼠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0),通过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大鼠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蛋白表达,并经图像分析半定量检测其表达强度.结果 4周后,模型组SD大鼠MT%、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SD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核蛋白表达(积分面积、累积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常压低氧4周可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PCNA在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量具有差异性提示其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采用MR延迟增强、T1-mapping技术探讨单倍剂量钆布醇和双倍剂量钆喷酸葡胺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与心肌梗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54例使用钆喷酸葡胺和44例使用钆布醇增强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MR图像用于数据分析。在MR延迟增强、增强后T1-mapping图像上测量左心室血池、正常心肌、延迟强化心肌的信号强度及T1值,计算左心室血池的信噪比(SNRLV)、延迟强化心肌的信噪比(SNRhyper)、延迟强化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hyper-remote)及T1差值(△T1hyper-remote)、延迟强化心肌和左心室血池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hyper-LV)及T1差值(△T1hyper-LV)。结果:钆布醇SNRLV低于钆喷酸葡胺(P<0.001),钆布醇CNRhyper-LV、T1LV和△T1hyper-LV均高于钆喷酸葡胺(P<0.0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对比剂的SNRhyper、CNRhyper-remote、T1hyper和△T1hyper-remot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MR延迟增强检查时,使用单倍剂量钆布醇可比双倍剂量钆喷酸葡胺更好地评估心肌纤维化与心肌梗死情况。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危害很大。近年来,国内接受PCI的患者数量大幅增长,由此引起的CME病变也越来越常见。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并可"一站式"检查获取心脏解剖和功能信息,常被用于评估微栓塞后心肌功能和灌注异常、进行心肌活性成像,在冠状动脉微栓塞病变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CME动物模型常被用于深入研究微栓塞病变的病理生理改变、心肌损伤机制,本文主要概述MRI在CME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器质性心肌病,既往认为ARVC主要累及左右心室,对心房重塑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横断面研究旨在明确ARVC中心房重塑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2020年我院诊断明确的ARVC患者40例,详细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心超结果,其中17例患者完善了心脏磁共振检查。分析患者心超及心脏磁共振相关心室、心房功能和结构参数。结果:本研究发现26例发生了右房增大(65%),15例发生了左房增大(37.5%),14例发生了双房增大(35%)。其中6例患者发生了房颤(15%),2例发生了房扑(5%)。心房重塑在ARVC患者中较为常见,心房重塑的ARVC患者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右心房重塑常常伴随右心室扩张、心脏功能不全,右心室心外膜脂肪及MACE事件增加。结论:本研究提示ARVC不仅累及左右心室,对左右心房亦有影响,心房重塑可能作为ARVC的重要病理环节参与ARVC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垫料对小鼠血常规值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松木刨花、枫木刨花、纸皮和稻草四种垫料对NIH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选择对小鼠无毒害作用的垫料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NIH小鼠繁殖群随机分4组,分别以松木刨花、枫木刨花、纸皮及稻草作为垫料,每组20对,按雌雄1:1长期同居随机交配方式进行正常繁殖。仔鼠21日龄离乳后按原繁殖群使用的垫料饲养,饲养至30、40、60、90日龄时,各取160只(♀♂各半)用于测定血常规值(80只)和血清生化指标(80只)。结果松木刨花垫料导致小鼠血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其它3种垫料对小鼠血常规值影响较小;松木刨花垫料导致小鼠血清γ-GT、ALT酶活性升高和总蛋白降低,其它3种垫料对小鼠血清生化值影响较小。结论松木刨花垫料对小鼠肝功能有影响,可能存在对小鼠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的物质,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减少使用松木材料的垫料,从经济角度可考虑推广使用枫木材料的垫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更好的大鼠固定脑组织从而进行脑组织切片的观察,对麻醉状态下的大鼠采用几种不同方法筛选脑组织灌流合适的操作方法。方法三组大鼠先进行麻醉,按不同方式依次从心脏灌注生理盐水和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脑组织。切取其脑组织,对实验中所需的生理盐水的量、时间以及操作中的难易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灌流所需的生理盐水的量和时间分别为127±4.3ml,13min;148±5.8ml,15min;195±12.7ml,20min。结论通过从大鼠心尖进针通过左心室向主动脉插管,同时结扎大鼠腹主动脉的灌流方式所需的生理盐水的量和时间均最少,且操作过程较容易,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组别,是大鼠通过在体心脏灌流以固定脑组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胶原/纤维蛋白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胶原/纤维蛋白对新西兰兔的止血作用,并与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效果作比较。方法选用胶原/纤维蛋白止血贴,对新西兰兔耳部动、静脉出血、耳表创面、股动脉割伤、肝损伤、体表创面进行止血试验,同时与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效果作比较,观察其止血时间、失血量、敷料与创面的粘合等情况,并定期观察创面愈合、体内吸收和抗炎情况。结果胶原/纤维蛋白复合止血贴组、胶原蛋白海绵组新西兰兔耳动、静脉、耳表创面、股动脉割伤、标准肝创伤的止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胶原/纤维蛋白复合止血贴组新西兰兔耳动、静脉、耳表创面的止血时间与胶原蛋白海绵组,差异显著(P0.05)。胶原/纤维蛋白复合止血贴组、胶原蛋白海绵组动物的耳表创面、标准肝创伤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体内标准肝创伤、体表创伤后期观察,胶原/纤维蛋白复合止血贴与胶原蛋白海绵均能在21d内完全吸收,未见炎症反应。结论胶原/纤维蛋白复合止血贴对新西兰兔耳动脉割伤、耳静脉割伤、耳标创伤、股动脉割伤和标准肝损伤模型都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体表创面伤口恢复良好,体内吸收速度快,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而且在新西兰兔耳动脉、耳静脉割伤和耳表创伤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胶原蛋白海绵。胶原/纤维蛋白复合止血贴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局部止血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倍剂量钆布醇和单倍剂量钆喷酸葡胺在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中显示梗死心肌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纳入4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扫描,根据对比剂类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钆喷酸葡胺)和B组(钆布醇)。最终40例患者的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图像用于数据分析:A组20例,B组20例。延迟增强图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5~8 min、9~12 min及13~16 min时完成。比较两组对比剂之间左心室血池的信噪比(SNRLV)、梗死心肌的信噪比(SNRIM)、梗死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IM-RM)及梗死心肌和左心室血池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IM-LV);比较同一组对比剂在三个时间段内左心室梗死心肌体积的差异。结果 5~8 min时,两组对比剂在SNRIM、SNRLV、CNRIM-RM和CNRIM-LV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双源CT心脏图像开展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在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时相影像研究,为临床患者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218例成人心脏双源CT扫描图像,且均有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于工作站使用图像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分类和测量。记录肺静脉解剖变异情况、肺静脉孔径及左心房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 肺静脉变异中额外肺静脉易发生于右侧(左侧比例0.92%、右侧比例8.26%),而共干肺静脉则易发生于左侧(左侧比例13.3%、右侧比例0.92%)。左共类型最常见,右中类型次之,其他混合类型少见。肺静脉孔径测量时前后径小于上下径,上肺静脉孔径大于下肺静脉孔径,右肺静脉孔径较左肺静脉孔径大而圆,肺静脉孔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右上肺静脉孔径最大最圆,左下肺静脉孔径最小最卵圆,额外肺静脉孔径较常规类型小,共干肺静脉孔径较常规类型大而卵圆。左心房横径最大,纵径次之,前后径最小。双期数据比较显示,收缩期肺静脉孔径较舒张期大而圆,收缩期左心房各径线均大于舒张期。结论 肺静脉变异较为常见,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大小与心动周期相关,双源CT心脏成像可有效地显示及评估肺静脉和左心房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