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3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139篇
临床医学   432篇
内科学   228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280篇
综合类   941篇
预防医学   481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420篇
  5篇
中国医学   352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云  高哲 《陕西中医》2020,(2):269-272
混合痔在其多样化的治疗方案中通过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因肛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复杂性,且开放的术口会因排便刺激而损伤局部组织,造成肛门部水肿、疼痛、创面延期愈合等并发症出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西医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止痛、止血等对症处理为主; 而中医治疗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抗炎促愈的目的,疗效稳定,尤其是中医外治疗法通过中药熏洗坐浴、灌肠塞肛及针灸敷药等方式直接作用于切口患处,减少胃肠道刺激,发挥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调控作用而增加疗效,其成本低、易操作、简便易行,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及创面早日愈合。现就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外治疗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沉香果壳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linalool-3,6-oxide-7-O-β-D-(6′-O-acetyl)-glucoside(1)、苯乙基-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2)、芒果苷(3)、鸢尾酚酮-3,5-C-β-D-二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6″-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8)、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9)、3-[2-甲酰基-5-(羟甲基)-1H-吡咯-1-基]戊二酸(10)、大麻酰胺D(11)、淫羊藿次苷D_2(12)、松柏苷(1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云南沉香苷C,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7、9~13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在豫北地区的发病率较高,治疗方法甚多,采用哪一种治疔方法应根据病史、病变部位、肿瘤的侵犯范围以及患者全身状况等方面作出决定。如果食管癌病变较局限,各种辅助检查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患者一经确诊后,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必要时术后可给予其他辅助治疗,巩同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2002年7月~2004年12月笔者收治16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动物模型中系膜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细胞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1-22-3(MoAb1-22-3)及Habu蛇毒素分别诱导大鼠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两个不同诱因引起模型的各个阶段的系膜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eb的表达程度,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情况。结果:在MoAb1-22-3模型,随着系膜细胞增殖程度的加理,ECM积聚增多,α-SMA的表达程度也增加,三者平行变化并具有高度相关性,而Habu模型则系膜细胞增殖和ECM增加的同时α-SMA,SMemb表达不增加。结论:α-SMA不是系膜细胞被激活并处于增殖/分泌表型唯一标志。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以咯血为主诉的肺炎误诊为肺结核 3 1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3 1例经我院门诊检查或综合医院呼吸科就诊后收入院。其中男 2 0例 ,女1 1例 ,年龄 1 6~ 1 7岁 ,多在 3 0岁左右。2 就诊时的主要症状 除均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外 ,咳嗽占 90 .1 % ,午后低热体温低于 3 8.5℃占 3 6% ,乏力占 40 % ,盗汗占 2 0 %。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3 实验室检查  WBC<4~ 1 0× 1 0 9/ L ,占1 0 0 % ;痰检结核菌均阴性。血沉增快占 48%。PPD试验阴性 2例 ,余均为一般阳性。胸部 X线片 …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9岁,因下颌前牙稀疏求治。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面部对称无畸形,上下颌牙列咬合关系正常。33至43牙列稀疏,31、41缺失,其余上下颌恒牙均已萌出,且位置正常。X线牙片显示下颌缺牙区牙槽骨内无埋藏恒牙。经询问,患者无拔牙史和外伤史,无长期服药史。患者述其母亲下颌恒前牙也稀疏。约见患者父母,其母亲下颌恒前牙缺失情况与患者相同,亦为先天性缺失,其父亲无此情况。患者母亲述其妊娠期间无感染史及服药史,患者婴幼儿时期无传染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史,家族中其他成员有无先天性下颌恒前牙缺失情况不详。患者母女两代均有先天性下颌恒前牙缺失现象,可能为遗传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7.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组和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根据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影像资料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肝左叶增大,肝表面形态及肝实质密度的改变,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和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影像学改变,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显示57例肝纤维化患者螺旋CT三期扫描诊断肝纤维化52例,敏感性91.2%,特异性77.8%。各期肝纤维化分期准确28例,准确率49.1%;准确判断轻度纤维化(S1、S2)或重度纤维化(S3、S4)44例,准确率77.2%,诊断早期肝硬化16例,准确率84.2%。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而且是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病程演进和临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3年引进并应用北京凯迈医疗设备技术中心生产的MD-125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监测仪。已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监测达1500余例。该监测仪具有操作简单、误差小、需时短、价格低廉等优点,通过500例临床应用,证明该监测仪完全符合临床需要,并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18)F-FDG PET显像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F-FDG PET显像已成功用于乳腺癌的诊断,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显像技术在乳腺癌原发灶诊断、腋窝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灶探测、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乌灵胶囊配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乌灵胶囊治疗,共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统计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66.6%),有效8例(26.6%),无效2例(6.6%),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0例(33.3%),有效7例(23.3%),无效13例(43.3%),总有效率56.7%.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灵胶囊加黛力新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