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生自绘图在心电图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级医学1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个小班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基础上教导学生自绘心脏解剖及心电图图形的方法。绘制图形参考斯坦福公开课程临床解剖学和心电图绘图,每个图形要求简洁,容易绘制。教学时教师一边理论讲解一边绘图,将复杂、抽象的内容以图形表现出来。采用调查问卷、心电图理论考试分数、电脑试图测试、心电图病例分析等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相比,自绘图组学生心电图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能力、自我展示能力等相关软实力都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2.84±4.56)分,实验组理论成绩为(87.16±3.87)分,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成绩(60.00±25.00)分,实验组实验成绩为(70.00±25.00)分,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自绘图教学可提高心电图学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通用视窗软件和多媒体PC机的基础上,只需加入双道听诊信号处理接口和编写一个叫听诊报告应用软件,就能构成一台数字化双道听诊分析系统的新思路,由于本系统以声卡为听诊信号的数据采集卡,并用优秀的乐音处理软件对听诊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故该系统具有精度高,成本低,构思新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HADS2评分以及CHA2DS2-VASc评分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种评估系统评估结
果的不同。方法入选397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分别行CHADS2评分以及CHA2DS2-VASc评分评估其血栓事件风险,比较两种
评估系统平均得分及危险分层的差异;并行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左房血栓的发生率,分析两种评估系统不同评分与左房血
栓的相关性。结果CHA2DS2-VASc平均得分显著高于CHADS2平均得分(1.37±1.19 vs 0.63±0.78,P<0.001),CHA2DS2-VASc评
分高危组比例显著高于CHADS2评分(P<0.001),而低危组比例显著低于CHADS2评分(P<0.001)。经食道超声检查发现左房
血栓共44例,分析显示左房血栓发生率随CHADS2评分以及CHA2DS2-VASc评分危险分层增高而增加,不同得分组间有明显差
异(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5 岁、左房内径≥38 mm、左室射血分数≤40%、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
CHADS2≥2分、CHA2DS2-VASc≥2分均和左房血栓有明显关系,但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CHA2DS2-VASc≥2分是唯一
预测左房血栓的指标(OR:9.85,95% CI:2.178-44.542,P<0.01)。结论CHA2DS2-VASc评估得分高于CHADS2评分,其具有优
于CHADS2评分的左房血栓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10 d内、3月时自主神经功能(窦性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动态变化,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对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64例无严重并发症的AMI患者根据冠脉血运重建情况分为血运重建组和非血运重建组,分别在发病10d内(6~10 d),3月时两个时间段作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分析,并检测患者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结果:非血运重建组患者AMI 10 d内HRT指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0)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TS),HRV指标高功率谱(High-frequency power,HF)/总功率谱(Total-frequency power,TF)和SDNN均降低,AMI后3月这些指标均比10 d时有显著改善(P<0.05);血运重建组患者AMI 10 d内TS明显恢复,AMI后3月TO、HF/TF、SDNN值才有明显恢复.以SDNN>100 ms、TO2.5 ms/RR为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两组在AMI 10 d内只有TS>2.5ms/RR有显著差异(P=0.024),AMI后3月这3个指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AMI后不同时间内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的变化仅与SDNN的变化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48,P=O.017),与TS、TO、HF/TF等无相天性.结论:AMI后患者HRT和HRV均有动态变化现象,成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可以使反应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HRT很快恢复,但对HRV无明显影响.Gαi-2蛋白表达与心脏迷走神经变化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将来源于人类胚胎肝脏的基质干细胞(human fetal liver-deliver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FMSCs)及明胶多孔微载体植入正常心肌组织促使心肌及微循环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将SD大鼠分为细胞植入组(n=9)、微载体植入组(n=9)和对照组(n=4),分别在左心室室壁内注射80~100μl含HFMSCs的perfadex溶液、含微载体的perfadex溶液或单纯perfadex溶液.用超声心动图评定移植前后大鼠心脏功能,并分别于术后7、14 d取出心肌组织作原位杂交、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结果细胞植入7 d后,心脏功能有显著的增加,原位杂交显示,有较多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存活,但免疫组化染色未发现植入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的分化;至移植后第14天,移植细胞从心肌组织中消失,在注射局部发现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而体外MLC证实,此时HFMSCs有诱导SD大鼠内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微载体植入7、14 d后,心脏功能无明显增加,微载体仍集中在注射部位,并保持原有形状,其上有较多细胞生长贴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这些细胞既不是心肌细胞,也不是毛细血管.结论 HFMSCs植入正常大鼠心脏组织中能短期存活并促进心脏功能增加,但因慢性免疫排斥反应,移植细胞在发生心肌分化之前在体内逐渐消失;明胶多孔微载体植入正常心肌组织后,不能促进心脏功能增加,也不能促使心肌及其微循环生长于其中.  相似文献   
6.
贺勇  王晶  贾锋鹏  王新 《重庆医学》2013,42(14):1585-1588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前、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规律性,以及对房颤RFCA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阵发性房颤组(64例)和持续性房颤组(41例)。分别检测两组术前24h、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时NT-proBNP的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等参数。比较两组患者间消融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NT-proBNP是否与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有相关性。结果术前持续性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高[(842.09±197.31)pg/mL vs.(658.35±202.45)pg/mL,P=0.040]。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术后3个月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3dNT-proBNP水平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显著降低(P=0.040),术后3个月与术前基线相比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随访6个月阵发性房颤组有15例(23.44%)出现复发,持续性房颤组有12例(29.27%)出现复发,两组中房颤复发患者基线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房颤复发患者。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T-proBNP水平(P=0.048)以及左心房内径(P=0.049)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dNT-proBNP水平呈下降趋势,以持续性房颤患者最为显著,术前较高的基线NT-pr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可作为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与慢性肾脏病关系密切,两者并存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病1~3期患者脑栓塞相关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对于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4~5期或透析患者,抗凝治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同时出血风险明显升高,是否降低总死亡率尚无定论,故对这类患者启用抗凝治疗时需更为严格的评估和随访。现对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后出现J波的患者跨壁复极离散度变化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J波预测AM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患者的心电图(ECG)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ECG结果 分为J波组(21例)和无J波组(109例),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心肌梗死部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再将J波组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亚组(6例)和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亚组(15例),并比较两组的QTd及TpTe ,结果 AM后J波的出现率为16.15%,J波组下壁梗死发生率(52.38%)明显高于无J波组(26.61%,P<0.0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8.57)也明显高于无J波组(1.83%,P<0.01),且QTd,TpTc(分别为76±19,121士33ms)较无J波组(分别为47±19,99±26ms)明显延长(P<0.01).与TpTe的正常值(92ms)相比,J波组的TpTe明显延长(P<0.01);J波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及TpTe(分别为97±15,157±27ms)均比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分别为68±13,107±52ms)明显延长(P<0.01).结论 心电图J波提示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可作为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出现J波且伴随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显著增加者为AM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存在自发疤痕的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效果。方法:对我科2014-2016年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房扑患者进行筛查,所有房扑消融患者消融前均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进一步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在三维电解剖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消融前行电激动标测及电压标测。共12例房扑患者标测到自发疤痕,其中7例右房房扑于右房标测到自发疤痕,5例左房房扑于左房标测到自发疤痕。结果:右房房扑组疤痕占总心房比例显著高于左房房扑组[(11.1±11.7)%∶(7.8±2.8)%,P0.05]。右房房扑组消融急性成功率为85.7%,左房房扑组为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中,3例右房房扑患者房扑复发,第2次电压标测提示疤痕较前增加;1例左房房扑患者复发,未见疤痕增加;3例右房房扑患者出现窦房结功能障碍,需行永久起搏器植入,左房房扑患者无起搏器植入者。结论:自发疤痕可能成为心房扑动的机制,但也可能为旁观者。与左房房扑比较,存在自发疤痕的右房房扑可能进展至窦房结导致病窦综合征,需安置起搏器。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心内科教学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却存在一定冲突。通过对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