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炳华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推拿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对由颈源性因素所致的眩晕、偏头痛、耳鸣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医术精湛,经验丰富。范师临证善将中医基本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疾病临床表现,选择枕下三角区内不同的作用点和作用力方向进行手法治疗,每每收效奇佳。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对其在枕下三角区灵活运用推拿的体会颇深,现将所视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孙静  王芸  谷海洋  陈利芳 《光明中医》2009,24(2):228-229
王樟连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文献学会理事,浙江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骨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吕立江等人通过多年临床对比仰卧旋转手法和侧卧斜扳手法2种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发现侧卧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更满意,并且研究发现一些作旋转手法时的注意事项即力量不宜过重,旋转次数也不宜过多,要巧力寸劲。另外也发现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大多已经发生退变,腰椎脊柱不稳,腰椎骨质增生,骨质轻度疏松或伴腰椎管狭窄在使用旋转手法与斜扳手法时力度要掌控适度,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仰卧位左右旋转作用力和平面作用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4例,男74例,女60例;年龄17~67岁,50岁以上33例;膨出型9例,突出型74例,游离型51例。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20min后,用仰卧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仪20min后,用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包括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疼痛与麻木、大小便的情况、直腿抬高的水平、下肢行走能力、工作生活情况),并按疗效标准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0.5~2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麻木的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69例中,良42例,可20例,差7例;对照组65例中,良20例,可25例,差20例。结论:仰卧位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满意,但进行旋转手法操作时力量不宜过重,旋转次数也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5.
正王樟连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文献学会理事,浙江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在运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笔者有幸师从王樟连教授,现将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1辨病与辨证王樟连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发生于青春期初潮后及生育期,并无原发性闭经的表现,其病位在卵巢,为卵泡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推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引起腰腿疼痛、麻木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通过手法、牵引、用药等非手术疗法取得良好疗效。袁相龙主任医师从事推拿临床、教学及科研40余年,他在总结前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基础上,结合多年经验,通过对手法反复研究及临床整理,形成了一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有幸进入袁相龙主任医师门下,从师临证,受益匪浅。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三部推拿法组和常规推拿法组,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在手法质量控制下推拿,观察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临床综合症状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四项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前三项两组均P〈0.01;两组组间比较,分别为P〈0.05、P〈0.05和P〈0.0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三部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缓解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综合症状和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法。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本组65例均为2008—05-2010—04本院门诊病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20-79岁,平均45.85岁。参照1992年青岛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9.
“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拟证实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符合"上虚"(椎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0.73岁;病程2周~10年以上。先作TCD检测证实属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再作3D-CTA检查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变化,分析"上虚则眩"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结果:60例120支椎-基底动脉中,经TCD检测有椎动脉血流速改变86支,占71.7%;基底动脉血流速改变82支,占68.3%;小脑后下动脉血流速改变60支,占50.0%。3D—CTA检查有V1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71支,占59.2%;V2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37支,占30.8%;V3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28支,占23.3%;V4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102支,占85.0%。结论: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血流速改变→椎动脉系供血不足→小脑缺血是引起眩晕的病理"轴"。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是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理机制,与中医"上虚则眩"理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及盐酸西替利嗪滴剂防治儿童哮喘反复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治疗后处于缓解期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及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匹多莫德颗粒口服0.4g1次/日;对照组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应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70%,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匹多莫德颗粒在预防儿童哮喘发作方面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